本報綜合外電報道:菲中南海爭議裁決將屆滿9週年,中國7月10日(週四)舉行南海議題國際研討會。有北京學者稱,只要菲律濱等國不挑釁,中國不會透過強力手段改變現狀;台灣學者則提出維護南海和平方式,包括尋求共識、擱置領土爭端。
中國南海研究院及華陽海洋研究中心10日在北京昆泰嘉華酒店舉行“2025年‘南海:歷史與現實’”國際學術研討會,邀請20多名來自中國大陸、台灣、德國、俄羅斯等地的學者。會議手冊顯示,美國、菲律濱、越南等10餘國外交官也出席這場研討會。
已退休的台灣“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宋燕輝在會上用3個維度表述南海現狀,包括地緣戰略現狀、領土現狀、海洋空間和權益的現狀。
他提到,南海以外的國家採取行動改變地緣戰略現狀,如最近美國防長在香格里拉說對話發表中國意圖破壞南海現狀的相關言論;近期傳出日本政府考慮將護衛艦出口至菲律濱等。
宋燕輝提出多項維護南海和平的可能出路,包括尋求共識或達成協議,將人類共同財產的概念應用於南海;重新檢視南海政策,盡量擱置領土爭端,走向共同開發跟保護的道路上。
台灣政治大學台灣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劉復國表示,西方在南海相關議題的論述主要是在法律層面,歷史相關情況並不被強調,這並非是充分的論述。在談法律問題時,就會擴及到誰有合法權利解釋公約,不管是哪一方在表述中佔據主導權,都會將自身的重點融合在相關條約,容易產生不同解讀。
華陽海洋研究中心理事長、中國南海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席吳士存在開幕致詞時表示,美國自2012年實施亞太再平衡戰略以來,將南海問題視為遏制中國崛起的主要方向;美國並加速軍事部署、炮製南海航行自由問題,藉此實施一系列軍事活動。美國在南海上的一貫政策和做法,尚未出現變化及調整,基本上是拜登政府時期政策的延續。
他分析稱,菲律濱未來可能有3個方面的危險傾向。第一,菲律濱在仁愛礁、鐵線礁、黃岩島等地製造爭端,甚至圖謀侵佔島礁;二是對美國開放軍事基地,去年美國將堤豐中導系統帶到菲律濱,今年的軍事演習又部署“海軍/陸戰隊遠征艦隊阻絕系統”(NMESIS),此舉會破壞兩岸和平;三是南海行為準則磋商面臨較大挑戰,雖準則磋商完成三輪審讀,但核心分歧問題仍難取得突破。
北京大學海洋戰略研究中心主任胡波宣稱,中國堅持對南沙群島的主權主張,但同時表現出極大的克制和務實。2002年“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簽署後,中國願意與其他南海聲索方擱置爭議,其中最重要的一點為凍結進一步的佔領,即任何一方不再去佔領新的無人島礁。
他說,中國在仁愛礁、鐵線礁等問題上表現非常激烈,只是為了維持現狀,因為擔心菲律濱佔領無人島礁,中方沒有表現要佔領無人島礁的意圖。
胡波宣稱,中國依然遵循鄧小平的擱置爭議政策和方針,只要菲律濱和越南等方不做進一步的挑釁,中國也不會透過強力手段改變現狀,但是中國克制卻被國際社會說是搞擴張。他認為,中國需被鼓勵,否則時間一長,中國可能會換條路徑擴張。
在第二場的活動尾聲,有新加坡的外交人員提問,是否有其他爭端解決機制,如協調斡旋或其他替代機制解決南海議題。華陽海洋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包毅楠回應,有學者提出的創新機制國際調解院,或許可以透過該機制,解決中國和菲律濱或與其他國家間的爭端。
會場外還佈置“南海諸島收復影像史料展”,其中擺放多幅中華民國時期關於南海諸島的影像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