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APP下载
合作
商城
签到
中国反兴奋剂中心:出台权益保护指南 未成年运动员有了“防护盾”
2025-7-24 21:35
环球报
578

中国反兴奋剂中心24日发布消息,《兴奋剂管制工作中的未成年运动员权益保护工作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今年6月印发。这是我国首次系统构建未成年运动员兴奋剂管制全链条保护体系,标志着我国反兴奋剂治理体系向更加精细化、温情化迈进。

中国反兴奋剂中心表示,《指南》在制定过程中,紧扣《世界反兴奋剂条例》和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围绕兴奋剂检查、结果管理、隐私保护等重点环节,细化操作指引,强化未成年运动员的权益保障。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体育法研究所副教授姜涛表示,这不是简单的规则修订,而是将“运动员最大利益”理念落实到具体细节处的理念革新。

在兴奋剂调查环节,《指南》强调要为未成年人营造安全感,采取“定制化谈话”的方式,充分考虑未成年人的学习背景、心理状态和社交环境,关注谈话过程中的情绪变化,尽力避免对其造成心理创伤。同时,检查过程中将预留教育“缓冲空间”,如运动员未接受过相关教育,兴奋剂检查官需先进行详细讲解,确保其了解自身权利和流程。

在结果管理环节,《指南》针对未成年运动员在应对兴奋剂违规案件中可能面临的较大压力,建立了“三重防护”机制:适度放宽证据审核标准,对缺乏经济来源者免除经济处罚并强化对辅助人员的追责;配备听证法律援助,避免形成“孤军奋战”的局面。

在隐私保护方面,《指南》明确未成年运动员个人信息应受到严格保护,违规信息不予强制公开,体现对其身心成长环境的充分尊重。

为推动《指南》落地实施,中国反兴奋剂中心还构建了协同保障机制,形成“中枢指挥+地方落实+一线护航”的工作格局。中心统筹规划,省级机构精准发力,检查人员落实责任。同时,专门配备“纯洁体育教育讲师”开展适龄化宣教,并组建具备法律、心理等背景的专家团队,为运动员及其监护人提供专业支持。

中国反兴奋剂中心表示,《指南》的出台,是我国践行《世界反兴奋剂条例》中“受保护人群权利保障”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在国际反兴奋剂治理中提供的中国方案。下一步,中国反兴奋剂中心将联合各地力量,推动《指南》全面落实。

社区好帖更多帖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