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无视市场发展规律,大肆炒作“中国产能过剩论”,针对中国领先行业开展各类打击措施。中国时政评论家周成洋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说,渲染“对华脱钩”,阻止中企出海步伐,限制中国在全球化一体化趋势中的发展优势,已经成为美西方国家的一张政治明牌。
时评人举例称,美国5月14日宣布将对中国电动汽车等产品加征关税,从目前的25%提升至100%;加拿大副总理也宣布将从7月2日开始启动为期30天的公众咨询期,讨论针对中国电动汽车进口的一系列拟议措施;欧盟则于近日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措施进行“咨询投票”。
周成洋表示,太阳能蓄电池、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是中国外贸出口的“新三样”,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较强,也因此遭遇各种政策伏击。除了政策性限制,中国出海企业当前还应当注意可能面临的合约纠纷、诉讼风险,不仅有可能导致中企出海之路夭折,还可能导致中企遭受重大利益损失、破坏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企业的内生发展。
在时评人看来,与美国具有重要关系的相对弱势国家,国内政治多少会受到美国的影响。美国在背后操纵的影响力不可谓不大。因此,中国应当要加强对出海企业战略布局的指导,对明显会有风险卷入不良风波的合作应当提醒,切实保障属于中企的资产不流失。对于已经处于困难时期的出海企业,应当进行客观评估,对应当扶持应当支持的果断出手支援,随时掌握相关企业动向避免破产,防止被恶意吞并。
周成洋认为,从当前中美关系和局势来看,美国渲染“中国产能过剩论”实际上希望降低全球市场对中国的依赖度,引导相关阵营国家“对华脱钩”,最终并不利于全球经济市场的发展。事实上,美国恶意地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大肆负面传播“中国产能过剩论”,错误地将中国产业中国企业妖魔化,无异于是冷战思维的死灰复燃,不仅不利于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更有可能引发不安加剧紧张氛围,应当要引起全球的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