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健康研究所(GWI)2023年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心理健康市场规模已从2019年的1302亿美元迅速增长至1805亿美元,中国是美国之外的全球第二大市场。据了解,各种心理疗愈方式备受欢迎,如“抱树疗愈”。中国年轻人告诉卫星通讯社,疗愈经济的快速增长反映了人们生活方式日趋健康的趋势。专家则强调,这一高附加值产业的兴起为相关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契机。
《2023年全球健康经济监测》报告显示,全球健康经济正在从疫情中强劲复苏。2019年,健康经济达到了4.9万亿美元。2022年,达到5.6万亿美元,比2019年的规模高出近14%。在疫情初步恢复阶段,健康经济在2021年强劲增长了16.5%,在2022年增长放缓至8.1%。全球健康经济及其所有领域在未来几年内有望继续强劲复苏和增长,这得益于消费者对健康日益增长的兴趣和需求,这一长期趋势在疫情之后进一步加速。
而全球心理健康市场主要集中在北美、亚太和欧洲,这三个地区合计占该领域所有支出的93%。从国家层面来看,美国是最大的市场。从2019年到2022年,美国的心理健康市场规模从589.6亿美元增长到870.5亿美元,位列第一。与此同时,中国的市场规模也从141.6亿美元增长到194.3亿美元,市场规模占据全球第二。这一增长趋势反映了全球对心理健康需求的显著增加。
该报告还指出,心理健康市场中的几个子行业,例如,感官、空间和睡眠、自我提升、冥想和正念,在2020年至2022年期间均实现强劲正增长。
独立市场研究咨询公司英敏特在《2024年中国消费者报告》中预测,短期来看,人们渴望回归线下,更渴望从线下体验中获得超越价格的情绪价值,围绕新奇、独特、有格调的体验至上的心理日渐兴起。
近期,年轻人中兴起的一种新的疗愈方式——“抱树疗愈”受到关注。研究表明,拥抱树木后的人会感觉更平静、更放松。拥抱树木可以降低唾液中可测量的皮质醇水平(压力的指标),并降低血压和心率。
此外,毛绒玩具产业也在疗愈经济的发展中迎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根据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的数据,“00后”已成为毛绒玩具最大的消费群体,占比达到43%,“90后”为36%。
对于越来越多的疗愈方式的兴起,生活在北京的“90后”上班族魏妍告诉卫星通讯社,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心理健康状态备受关注,疗愈经济的快速发展正是对这一需求的回应。
心理咨询师段锦矿告诉卫星通讯社,疗愈悦己行为反映了人们正常而普遍的情感需要。
生活在上海的“95后”年轻人何婷告诉卫星通讯社,疗愈经济概念的兴起及其不断发展的趋势,不仅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还为许多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
段锦矿强调,疗愈经济的兴起带来了新的产业机会,这是一个现象级的变化,即人们更愿意为自己的精神需要买单,为自己的心理健康买单。这也是一种高附加值的文化产业,产品的价值体现在其中承载的情感意义和文化内涵。
他说,“这种机会是全球性的,这要求国内的从业者要具备国际视野,同时,这要求设计者具有更多元的文化修养和丰富的创造力,才能够发掘和满足各种文化背景下的不同审美和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