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APP下载
合作
商城
签到
新任北约秘书长吕特何许人也?他对华态度怎样?
2024-10-9 19:46
俄罗斯卫星报
2675

周二57岁的荷兰政治人物吕特正式接任北约领导权。就吕特本人以及他对西方与中国关系的看法,请看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的这篇文章。

10月1日荷兰前首相吕特就任北约秘书长。吕特1967年出生于荷兰,成为荷兰政治生活的关键人物,担任总理近14年。他被认为是务实的政治家、在不同政治力量之间寻求妥协的能手。在2013年的一次演讲中,他将自己描绘成一个没有意识形态偏见的政治家,并称这种偏见“就像一头大象可以挡住视线”。然而吕特在欧盟却获得了一位称职但时而并不愿妥协的谈判代表的名声。他因与土耳其和突尼斯进行旨在限制来自这些国家的移民进入欧洲的谈判而出了名。在南欧国家,他获得了“不先生”(Mr.No)的绰号,因为他一向反对向他们提供经济支持。

吕特在荷兰执政期间与许多政治丑闻有牵连,尽管困难很多,他和他的政党每次都成功组建了新政府。因此吕特在国内获得了“不粘锅”的“铁氟龙马克”绰号。

吕特成为历史上第四位担任北约秘书长的荷兰人。这引起了一些想要在北约中发挥更大作用的东欧国家的不满。西方媒体称吕特是一个妥协、务实的人物,对俄罗斯的敌意不强硬;他与北约中更狂热的政客不同,有能力在北约中同时进行外交攻势和妥协。众所周知,围绕对乌克兰金融和军事支持的问题,北约成员国之间每年都会因主权争端而产生越来越多的矛盾。吕特在他自己的政治生涯中表现出一个典型的自由派、不完全独立的、追随美国政治路线的欧洲政治家的所有外在品质。观察人士预料,吕特在任期间最困难的任务将是在特朗普获胜后维护美国在北约的利益。特朗普曾多次威胁称,如果不增加军费开支,美国将放弃对欧洲的安全保障。

吕特在自己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里一直对中国坚持务实立场,主张维护贸易与合作。但他同时却热衷于批评中国,强调中国与西方之间的结构性差异,北京与西方阵营之间可能和解的局限。

在贸易问题上,吕特领导下的荷兰是自由贸易的支持者。然而,随着拜登政府对华制裁压力加大,阿姆斯特丹效仿美国,对华技术出口实施限制。特别是,微电子行业最大的光刻设备制造商ASML就受到了这些限制。

吕特以官方身份两次访问中国——2005年,作为教育、文化和科学大臣,2024年3月,作为总理,不久后辞职并被重新任命为北约首脑。

吕特日前访问北京大学学生时称自己是“中国的老朋友”,并承诺以北约秘书长身份维护北约与亚洲的稳定和沟通。与此同时,吕特的任命不太可能对联盟的政策产生重大影响。作为西方总体路线的一部分,吕特对中国奉行施压和讹诈政策,特别是呼吁中国与俄罗斯保持距离,放弃中立,在乌克兰冲突中站在西方一边。周一,他威胁北京将承担因涉嫌在乌克兰冲突中支持俄罗斯而承担的后果。

近年来,中国开始在北约文件和声明中被称为“系统性挑战”和“威胁”。北约欧洲国家明显加大在华周边活动,支持美国遏制中国的亚太战略。9月19日即将卸任的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在介绍自己任内工作成果的讲话中称,北约需要加强与亚太友好国家的军事伙伴关系。他补充道,北约应将政治和意识形态置于经济和贸易之上,并指出有必要继续对那些北约认为对其主导地位构成挑战的国家施加贸易和制裁压力。他还声称,美国和欧盟应该将“自由”看得比“自由贸易”更重要,并且“不应该在对华关系上重犯他们似乎在处理“与俄罗斯关系中犯下的错误”。

社区好帖更多帖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