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APP下载
合作
商城
签到
中国医药巨头在非洲设立生产基地:“健康丝绸之路”倡议下中非医疗合作深入发展
2024-10-18 16:55
俄罗斯卫星报
4666

中国制药巨头上海复星医药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完成位于非洲科特迪瓦最大城市阿比让附近的抗疟药和抗生素生产基地一期工程。中国专家告诉卫星通讯社,中国在非洲的制药投资不仅有效提升了当地的医疗水平,还通过提供就业机会为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在“健康丝绸之路”的框架下,中非合作将不断深化,为非洲带来更多发展。

标志着中国“健康丝绸之路”倡议下中非医疗合作的深入发展。通过建立抗疟药和抗生素生产基地,复星此外,这一项目还为非洲国家的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该生产基地去年获得国际金融公司 5000 万欧元(5470万美元)的融资,预计三个阶段全部完工后每年可生产50亿片药片。据复星医药介绍,该项目将为阿比让以东的大巴萨姆地区带来近1000个就业机会。

科特迪瓦工厂的建设得益于非洲巨大的需求。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撒哈拉以南非洲占全球疟疾病例和死亡人数的95%以上。这家中国公司是青蒿素药物的主要生产商,该药物由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于1972 年发现,她于2015年因在青蒿素有效治疗疟疾方面的研究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复星医药是越来越多在非洲设立离岸制造厂的中国企业之一,这些企业正在“健康丝绸之路”框架下积极开拓非洲的医药和医疗产品市场。“健康丝绸之路”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下推动卫生领域投资的具体体现。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25-2027)》中指出,双方支持通过中非民营企业共同投资,促进非洲药品生产和医疗设备产业发展,包括活性药物原料,协助非洲减少进口药品和医疗设备,维护医药主权。中国将继续鼓励和支持中方民营企业投资非洲制药产业。

关于中国企业在非洲医疗领域的投资及其影响,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经济研究所所长刘青海告诉卫星通讯社,中非医疗投资合作有助于缓解非洲长期以来的医疗资源匮乏问题。

然而,专家也强调,中非医疗合作在实施过程中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刘青海指出,这些挑战包括政治动荡、制药所需原材料和辅料的短缺、基础设施薄弱、相关人才匮乏以及医疗体系差异较大等问题。

在医疗援助方面,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方法存在显著差异。刘青海指出,中国的援助理念注重“授人以渔”,通过帮助非洲国家提高自身发展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而西方的援助则更容易导致受援国产生“援助依赖”,在促进发展的效果上相对有限。

在公共卫生援助领域,中西方对非医疗援助的模式则各有特点。刘青海表示,“在援助形式上,中国多参与双边援助,而非多边;在援助对象上,中国主要援助当地政府,很少援助非政府组织;在援助内容上,中国以硬件建设为主;在援助条件上,中国不对受援国提出政治治理方面的要求,而西方往往附加政治条件。在援助重点领域方面,中国在疟疾治理方面素有优势,而防治艾滋病一直是美国的专长。”

中国对非洲的医疗援助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今已累积了深远的影响。尤其在2003年“非典”疫情后,中国在卫生应急机制方面加大了合作力度。

2014年,西非部分国家爆发埃博拉疫情时,中国向相关非洲国家提供了总额7.5亿元人民币的紧急人道主义援助,并派出了超过1000名医护人员。这些援助措施不仅帮助非洲应对公共卫生危机,也为中非关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医疗卫生问题不仅关乎人民的健康,也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刘青海指出,目前,在撒哈拉以南非洲,除肯尼亚、尼日利亚、加纳和南非等少数国家外,当地生产商在价值链中的作用很有限,大多规模较小,业务不符合国际标准。而中国制药巨头的进入为这一现状带来了重要改变。

社区好帖更多帖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