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倪浩 甄翔 于文】12月10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出席“1+10”对话会的主要国际经济组织负责人。习近平指出,经历40多年持续快速发展,中国经济已经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中方有充分信心实现今年经济增长目标,继续发挥世界经济增长最大引擎作用。法新社、路透社等媒体注意到,习近平还阐述了中方对发展中美关系的一贯原则立场,强调中方愿同美国政府保持对话、拓展合作、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朝着稳定、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希望美方同中方相向而行。关税战、贸易战、科技战违背历史潮流和经济规律,不会有赢家。英国《金融时报》称,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宣布中国的货币政策时隔十多年再次改为“适度宽松”,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决心实施较宽松政策立场的最强烈迹象。中国领导人即将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这是他们为制定来年经济议程而召开的最重要的会议之一。投资者预计,此次会议将发出更多信号。
“中国好,世界才会好;世界好,中国会更好”
习近平指出,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再次处于关键十字路口。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各国不是乘坐在190多条小船上,而是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应该相互视对方的发展为机遇而非挑战,相互把对方当作伙伴而非对手,让“同球共济”、团结协作、互利共赢成为时代主旋律。中方愿同主要国际经济组织践行多边主义,促进国际合作,支持全球南方国家发展,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建设一个共同发展的公正世界。
新开发银行行长罗塞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世界银行行长彭安杰、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伊维拉代表外方发言。他们高度评价中国经济发展成就,看好中国发展前景,感谢中国长期以来支持国际经济组织工作。他们认为,中国始终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稳定锚,是多边主义的坚定维护者。中国持续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给世界特别是全球南方国家提供了巨大机遇。主要国际经济组织愿同中方密切协作,坚持多边主义,维护自由贸易和经济全球化,为促进世界的共同发展与繁荣作出更大贡献,共创人类命运与共的未来。
习近平认真听取外方代表发言,并就世界经济、中国经济、全球经济治理等对方关心的问题作出回应。
习近平指出,如何推动世界经济走上强劲和可持续增长之路,是国际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各国经济各有各的难处,应该合作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坚持创新驱动,把握好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低碳技术等重要机遇,创造经济增长新的动力源,支持知识、技术、人才跨国流动。搞“小院高墙”、“脱钩断链”既损人也不利己。中方始终认为,中国好,世界才会好;世界好,中国会更好。各国应该把经济上的相互依存视为取长补短、互利共赢的好事,而不应该视为风险。
“中国领导人表示有充分信心实现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尽管他对关税战的影响发出警告,但整体语气仍然乐观。”《华尔街日报》10日称,此前一天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明年中国的货币政策为“适度宽松”。彭博社引述业界评论称,政治局会议发出非常积极的信号,这正是大家想要的。
前11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增长4.9%
12月10日,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货物贸易进出口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9.7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9%。其中,出口23.04万亿元,增长6.7%;进口16.75万亿元,增长2.4%。11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75万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出口同比增长5.8%,进口同比下降4.7%。
最新数据的一大特点是中国对东盟、欧盟、美国、韩国进出口增长。前11个月,东盟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与东盟贸易总值为6.29万亿元,增长8.6%,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5.8%。其中,对东盟出口3.74万亿元,增长12.7%;自东盟进口2.55万亿元,增长3%。欧盟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与欧盟贸易总值为5.09万亿元,增长1.3%,占12.8%。其中,对欧盟出口3.34万亿元,增长3.8%;自欧盟进口1.75万亿元,下降3.3%。美国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与美国贸易总值为4.44万亿元,增长4.2%,占11.2%。其中,对美国出口3.38万亿元,增长5.1%;自美国进口1.06万亿元,增长1.4%。韩国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中国与韩国贸易总值为2.11万亿元,增长6.3%,占5.3%。
同期,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计进出口18.74万亿元,同比增长6%。分产品看,前11个月中国出口集成电路1.03万亿元,同比增长20.3%;出口汽车7629.7亿元,同比增长16.9%;出口纺织品9159.6亿元,同比增长6%;出口塑料制品6810.9亿元,同比增长6.9%。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10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从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数据来看,中国11月出口增速表现稳定,仍维持在相对较高水平,且贸易顺差扩大,显示出外贸对第四季度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增强。他分析说,由于海外需求的韧性,全球贸易保持较快增长势头,以及中国出口新动能保持强劲增长,再加上海外进口商在美国新政府上台前抢跑“关税”、提前囤货以及稳外贸等政策,多个因素共同带动了中国的出口持续平稳增长。考虑到我国外贸竞争力提升等因素,预计未来几个月中国出口有望继续增长。
《华尔街日报》引用凯投宏观经济学家的观点认为,随着中国出口商纷纷赶在美国政府可能对华加征新关税前发货,未来几个月中国出口将再次加速。
“关键的一年”
香港《南华早报》援引美国智库亚洲协会的报告称,2025年是关键的一年,中国如何应对错综复杂的内外部环境、跨越高端制造障碍,将决定未来多年中国经济走向。该智库中国政治研究员尼尔·托马斯表示,中国刺激措施的一个关键观察点是“在多大程度上加强了实体经济活动指标,如私人投资,而不是它们在多大程度上提振了股市”。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9日称,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官方致力于加强制造业出口,并在电动汽车、光伏产品和电池等领域取得巨大成功。澳新银行中国策略师邢兆鹏认为,中国释放的政策信号显示,中方应对美方加征关税威胁有充分的信心。
高盛研报认为,不管推出怎样的刺激政策,中国的中期目标不会变,那就是推进科技驱动型经济增长,并打造独立自主的增长模式。中国出口在新兴市场国家份额不断提升。中国对美国以外的国家出口估计占到出口总量的85%以上,这一比例在明年有望进一步升高,而中国强大的价格竞争优势和潜在的货币贬值因素将在背后起到提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