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当地时间12月18日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到4.25%至4.50%之间。中国《管理现代化》杂志常务副总编、耶鲁大学访问学者卞永祖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表示,美联储小幅降息为全球尤其是中国提供了货币政策操作空间,但其降息前景存在不确定性。美国目前面临通胀和贸易保护主义压力,这可能对全球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当天就降息决定召开新闻发布会。他表示,美联储今后考虑调整政策利率时应该会“更加谨慎”。鲍威尔称,12月的降息决定更具有挑战性,但却是“正确的决定”。2025年美联储是否降息将基于未来的数据,而不是当前的预测结果,美联储将在通胀改善后再考虑进一步降息。
专家认为,虽然此次降息为全球货币政策调整提供了参考,但其背后反映的美国经济与通胀问题却令人担忧。
美联储的降息决策不仅影响着美国国内经济,也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深远的连锁反应。尤其是在当前全球经济面临多重挑战的背景下,各国对货币政策的调整也在寻求自身的平衡点。与此同时,中国市场近期释放出一系列货币宽松的信号,强调向市场释放充足流动性,进一步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质效。
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会议明确将明年货币政策取向定调为“适度宽松”,这是中国自2011年开始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以来的首次调整,释放了进一步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控力度的积极信号,对于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具有重要作用。
12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召开会议强调,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增强外汇市场韧性,稳定市场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