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乐头条专讯:“网络诈骗” 反映泰国网络时代的社会,欺诈手段玩弄人心,金融机构应共同承担损失?
上周,知名选美小姐被诈骗分子骗取400万泰铢并被强制视频通话24小时。她脱身后报警,泪流满面地召开新闻发布会,承认因被威胁而恐惧并出现恐慌症状。这类案件并非首次发生,自从科技在日常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以来,诈骗分子通过各种手段骗取大量财产。
总理办公室副发言人透露,从2022年3月1日至2024年11月30日,累计网上报案739,494件,损失金额超过773,600,702,950泰铢,平均每日损失7700万泰铢,冻结账户560,412个,总金额8,627,715,890泰铢。五大损失类型依次为:购买商品或服务诈骗、工作兼职诈骗、电话威胁诈骗、借贷诈骗和奖品诈骗。
玩弄人心的损失:
关于网络安全问题,国家电子和计算机技术中心(NECTEC)信息安全研究团队负责人艾卡猜·拉达勒素恩表示:
“在我刚进入网络行业时,认为电脑中病毒的人是不懂得使用这些设备,但后来发现几乎每个人都曾中过病毒,它无声无息地渗透进来。”
“我认为被病毒攻击类似于当前事件,受害者并非愚蠢或不聪明,只是有时疏忽大意,未能意识到威胁近在咫尺。”
以前诈骗很难,因为网络渠道有限,但现在我们几乎24小时都能在线,诈骗分子看到了机会,通过触动人心的手段进行诈骗。
“黑客认为攻击人是最简单的,直接攻击金融机构很难,诈骗团伙因此设计了各种手段,如让受害者迷茫、爱上他们、恐惧、担忧、想要或渴望某物,从而在一瞬间失去警惕。”
社会的反映:
艾卡猜认为,社会中的欺诈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优点是数字经济和在线交易的发展,创造了多种商业机会。但也带来了犯罪的漏洞,诈骗分子能更快地发现并利用这些漏洞,导致普通人更容易被骗,即使是有学术知识或网络经验的人也需小心。
他补充说,泰国在发展技术的同时,用户数量增加,但防范意识还不够。政府应加强多方面的宣传,提高效率。
观察发现,诈骗分子常自称政府机构人员,因为他们知道大多数人信任政府机构,尤其是对时间紧张或知识不足的人来说,更容易受骗,尤其是有存款的老年人。
当被问及诈骗分子从何处获取这些信息时,艾卡猜解释,过去主要是随机拨打电话,现在由于数据获取更容易,可能存在客户数据交易或信息泄露的情况。在泰国PDPA法实施之前,部分信息可能已经泄露,被诈骗分子用于网络黑市或公开出售。
金融机构应承担责任吗?
泰国反复发生的欺诈事件,引发了部分社会对“金融机构和移动网络服务提供商是否应对损失负责?”的质疑。对此,艾卡猜表示:
“我认为应从两方面看待此事。首先,负责监管网络或电子交易的机构需制定严格的购物和转账规则,金融机构和移动网络服务提供商需严格执行这些规定,例如确保有效、准确地存储个人信息,或实施明确的转账防范措施。”
例如,泰国央行已发布金融欺诈管理措施,要求所有金融机构在转账超过5万泰铢时使用面部识别(Biometrics),每日转账超过20万泰铢时需多重验证。
在一些国家,身份验证步骤超过一道,例如面部识别后需输入密码,然后再次通过OTP确认。金融机构和服务提供商需遵守多因素验证(Multifactor Authentication)法规。
“如果银行或服务提供商遵守这些规定但仍被诈骗,说明这是超出其责任范围的事件。但若不遵守规定则构成失职,需对损失负责,一些国家已采用这一原则,特别是欧洲、美国或邻近的国家如新加坡。”
如今,网络犯罪每天发生数千次,负责监管的人员数量不足,导致损失事件的处理受到影响。需承认的是,近年来欺诈数量大幅增加,欺诈形式也日益多样化。
“在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恶意行为变得越来越近。作为公民,我们需更加警惕威胁,尤其是在进行交易时不要轻信。”艾卡猜·拉达勒素恩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