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斯签署政府间经济技术合作协议,同意斯农产品向华出口,以及中方对斯社会发展和民生援助。这是斯里兰卡总统迪萨纳亚克对中国进行四天访问的部分成果。此次访问将于1月17日结束。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承诺,中国将积极支持斯里兰卡聚焦经济建设。中国领导人还呼吁中斯双方要从战略高度把握中斯关系,共同打造中斯命运共同体
四川大学中国南亚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邱永辉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指出,中国希望与斯里兰卡建立透明、可预见、长期的合作关系,这与斯里兰卡希望发展对华关系以解决国内问题的需要相一致。四川大学南亚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四川大学中国南亚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邱永认为,此次北会谈就体现了这一点。
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南亚和印度洋研究小组专家玛利亚·萨维谢娃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预测,斯里兰卡总统及其团队的任务之一,就是获得中国在财政支持。此次签署的协议的细节也许不会公开,但从斯里兰卡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谈判中可以做出判断。萨维什切娃说:
邱永辉指出,斯里兰卡总统希望获得中国的支持,以帮助他更轻松地应对内部和外部风险。邱永辉说:
习近平在会谈中提出了将共同拓展新的合作领域。邱永辉专家预测,其中之一可能是绿色经济。邱永辉接着说:
此次中斯北京会谈是在马尔代夫总统穆伊兹 1 月 11 日会见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后不久举行的。当时正值中国外长王毅访问非洲后在马尔代夫过境。马累会谈的主要成果是双方就深化各领域合作达成一致。玛利亚·萨维谢娃专家就此指出,中国在这两个方向的外交努力增强了中国在印度洋地区的影响力。
玛丽亚·萨维谢娃说:
邱永辉表示,在这些条件下,与合作伙伴共同努力将双边合作现有的外部风险降至最低至关重要。
邱永辉说:“当然,要进一步提升中斯双边关系,还需完成一系列工作,例如共同应‘外来干涉’。以海洋经济合作为例。斯里兰卡前总统维克拉马辛哈曾表示:海洋应该是开放的,斯方认为印度洋应该是开放的。斯方一直认为印度洋应该不受任何一个国家的主导影响,这一立场让斯里兰卡得以在印中之间保持平衡,同时加强自身的独立性。2022年至2023年,尽管美国副国务卿纽兰、印度一众官员对中国船只赴斯里兰卡开展海洋研究作业‘表示担忧’,但斯里兰卡政府不顾美国压力,显示出了外交和战略自主,不仅按照标准操作程序允许中国航天测量船‘远望5号’、‘实验6’号等船只进入领海补充水和物资并进行海洋研究,还允许中国科考船停靠科伦坡港,并同意当地居民在‘参观日’上船参观。这些均证明中斯两国海洋合作的 ‘透明度’ 。”
在中斯高层接触的同时,双边商务会谈和商业论坛也在北京举行。它们不仅补充了官方议程,而且也会对未来新的政治决策的通过产生积极影响。此次访问本身体现了中斯两国彼此信任的日益增强,无疑有助于促进地区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