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司法部長表示,菲國很快就會決定在國際平台上起訴中國涉嫌破壞海洋環境,這是菲律濱就南海問題對中國發起的第二場高調法律挑戰。
2016年,菲律濱在常設仲裁法院贏得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仲裁訴訟,該訴訟裁定中國在南海的廣泛主權主張沒有國際法依據。現在,菲律濱希望追究北京的責任,因為它指控中國非法捕撈巨型蛤蜊,並對菲律濱專屬經濟區的珊瑚礁造成嚴重環境破壞。
菲律濱將南中國海的部分區域稱為西菲律濱海。西菲律濱海是指菲律濱在南海的專屬經濟區。
司法部長黎穆惹(Crispin Remulla)在談及向哪個司法機構提起訴訟時表示:“我們正在討論,很快就會做出決定。”
他說:“這些罪行實在太明顯了。歸根結底,這是最好的進攻方式。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但這是最新穎的方法之一。”
北京在珊瑚礁上建造了人工島嶼,一些島嶼還配備了飛彈系統和跑道。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2023年的報告發現,中國的建設活動埋沒了超過4,600英畝(1,861公頃)的珊瑚礁。
環境爭端已成為中國和菲律濱之間長期領土爭端的另一個爆發點,兩國船隻曾多次因馬尼拉專屬經濟區內的爭議島礁發生衝突,其中包括黃岩島、仁愛礁和仙賓礁。
黎穆惹稱,菲海岸警衛隊和在南海前線其他機構提供的“大量證據”支持了這起案件的調查。
常設仲裁法院和國際法院是菲律濱官員在探討第二起案件的選項時認定的幾個可能場地之一。
黎穆惹強調了該案件的緊迫性,並表示政府希望今年提起訴訟,並強調鞏固法律策略的必要性。
他說:“這是民事案件。我們正在尋求賠償。我們希望獲得賠償,這一切都是之前就該做的。”
菲律濱聲稱,中國的疏浚、採珊瑚和建造人工島嶼等活動對珊瑚礁和海洋生物多樣性造成了重大且不可逆轉的破壞。中國指責菲律濱1999年故意讓一艘軍艦在仁愛礁擱淺,對仁愛礁造成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