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APP下载
合作
商城
签到
菲南部墜毀美軍偵察機 頻現中國周邊引發警惕
2025-2-12 01:19
菲律宾商报
1021

香港新聞網2月11日電:據菲律濱媒體日前報道,一架小型飛機於2月6日在菲律濱南部南馬銀蘭佬省墜毀,機上4人全部遇難。這則原本不甚起眼的消息,因為美國海軍陸戰隊的一則最新公告而重新引起公眾的關注:該機隸屬美國私營防務承包商,遇難者之一正是美國海軍陸戰隊的電子情報分析師。相關中國軍事專家表示,近年來,美軍的情報收集活動正越來越多地改由私營防務承包商負責,他們藉助沒有美軍標識的改裝飛機在中國周邊頻繁活動,這種趨勢值得警惕。

墜毀的小飛機“有來頭”

據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網站9日報道稱,美國海軍陸戰隊彭德爾頓營官員在聲明中說,雅各布·達勒姆中士在2月6日的墜機事故中遇難,當時美國軍方承包的一架由“空中國王”比奇350小型飛機改裝而來的偵察機正在執行“例行任務”,“應菲律濱盟友的要求提供情報、監視和偵察支持”。達勒姆接受過電子情報/電磁戰分析師的培訓,隸屬海軍陸戰隊第一遠征軍信息組第1無線電營。

美國海軍學會網站8日的報道則提供了更多信息。報道稱,一名五角大樓官員透露,當飛機墜毀時,4名機組人員——包括雅各布·達勒姆和3名美國私營防務承包商正在該機上執行監視任務。現場照片顯示,這架尾號N349CA的小型飛機墜毀在稻田里。美國五角大樓官員證實,該機歸美國私營防務承包商麥塔公司所有。

根據麥塔公司網站的介紹,該公司利用改裝的特種飛機為美軍提供情報、監視和偵察服務,“我們的機隊由經驗豐富的前軍事飛行員、ISR傳感器操作員和專業維護團隊負責,他們被部署到全球嚴酷和偏遠的地方。”

美國海軍學會網站還透露,開源航班跟蹤數據顯示,墜毀的這架飛機是從菲律濱麥克坦-宿霧國際機場飛往南海,該機場是按照美菲在2014年簽署的《加強防務合作協議》,供美軍進入菲律濱的幾處地點之一。2023年美菲還簽署了補充協議,允許美軍部署到呂宋島北部和巴拉灣島等更多地點。此前美軍多次出動P-8A或各型無人偵察機,為菲律濱進行實時情報支援。“在中菲就南海發生一系列爭執之際,華盛頓增加了對馬尼拉的情報支持。兩國去年11月簽署了一項情報協議,承諾加大進一步合作並在馬尼拉建設聯合指揮中心。”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菲律濱憲法禁止外國軍隊在本國駐扎和擁有基地,但美菲達成的一系列協議允許美國輪換其在菲律濱“訪問”的軍隊,以延長逗留時間。該協議還允許美國軍隊和私營防務承包商在“約定地點”之外開展行動,並將這些“約定地點”的所有運營控制權移交給美國,並允許美軍預先部署和儲存除核武器外的一切國防物資、設備和補給品。

美國麥塔公司這次墜毀的偵察機,也讓外界關注到美國私營防務承包商使用改裝的小型飛機或公務機為美軍執行偵察任務的做法。

據“南海戰略態勢感知”平台提供的數據顯示,早在2020年8月,麥塔公司一架尾號N334CA的“空中國王”比奇350小型偵察機就從美國俄克拉荷馬州起飛,部署到菲律濱馬尼拉機場,主要針對菲律濱南部地區的棉蘭老島地區執行偵察任務。麥塔公司改裝的這款偵察機裝備有MX-15DiD紅外/可見光光電設備,可以對目標實施跟蹤監視,並通過衛星保密通信鏈路將情報下傳至地面指揮所;裝備有O-3型天線可以同時開展對外通信和通信信號采集;裝備三副軍標哈里斯PRC-117F/G型超短波/短波/衛通天線,可以進行保密或非保密通信。

美國陸軍在2024年11月宣布,通過租賃由美國私營防務承包商拉塞公司的改裝版龐巴迪“挑戰者650”公務機,美國陸軍的機載情報機隊已實現顯著現代化。

根據美國陸軍的新聞稿,自2020年服役以來,這種被稱為“機載偵察與目標多任務情報系統”(ARTEMIS)的偵察機已為美國陸軍完成了超過1萬飛行小時的偵察飛行任務。該機是在“挑戰者650”公務機的基礎上進行了大量改造,轉變為能够在複雜作戰環境中收集和分析各種電子信號和數據的先進空中情報收集平台,能够滿足美國陸軍對高速、遠程情報、監視和偵察能力日益增長的需求。

2020年8月,美國陸軍首次將ARTEMIS 投入實戰部署,就選在了印太地區。

據“南海戰略態勢感知”平台的統計數據顯示,隸屬拉塞公司的這款偵察機於2020年8月3日首次前往東海開展偵察行動,當天8月20日首次前往南海開展偵察行動,截至2020年9月15日,該機累計前往東海、黃海和台灣海峽北口開展偵察行動9架次,前往南海開展偵察行動4架次,前往韓國附近開展偵察行動5架次。

據美軍航空項目行政辦公室公佈的該機照片,該機機體配備了大量天線,但沒有採用美軍塗裝,外觀就如同一架普通公務機,也沒有被列入美軍裝備名錄中。美國陸軍透露,這架飛機和飛行員都由拉塞公司所有,美國陸軍只是支付租賃費用,但每次任務都有美軍人員在飛機上操控偵察設備。

另一家美國私營防務承包商特納克斯航空航天公司的特種飛機,也是中國南海的“常客”。該公司改裝的龐巴迪CL-604海上監視飛機可以視為簡化版P-8A反潛巡邏機,具備海上多目標跟蹤監視和偵察能力。

據“南海戰略態勢感知”平台的統計數據顯示,僅在2020年4月到11月,該機就前往東海、黃海及台灣海峽北口地區開展偵察行動139架次,前往南海開展偵察行動17架次。其中該機在南海偵察期間,通常還會選擇在菲律濱降落加油。

“不速之客”更需警惕

相關中國軍事專家表示,外界通常更關注RC-135偵察機、P-8A巡邏機或RQ-4“全球鷹”無人偵察機等隸屬美軍的大型偵察機在中國周邊的情報收集活動,這些美軍正規偵察機配備的設備更齊全、活動時間更長,但因為目標非常明顯,也更容易遭到對手的警告和驅離。美軍此前甚至多次冒險更改RC-135W電子偵察機的航空器識別碼,偽裝為別國飛機展開隱蔽地抵近偵察。

近年來,美軍越來越多藉助私營防務承包商的改裝飛機展開偵察作業。專家表示,這些改裝飛機基本外形與民用飛機大致相當,除了某些針對性的飛行路線外,對手很難通過雷達特征等常見識別手段進行遠程判斷,因此隱蔽性更強。而現代化的電子偵察設備也保證了這些小型飛機可以具備堪比大型偵察機的情報收集能力,再加上它們名義上與美軍關係不大,更適合執行某些見不得光的特殊任務。此外,由於這些飛機和人員的日常維護都由私營防務承包商負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節省美軍的日常開支,因此這種做法也受到五角大樓的支持。

“南海戰略態勢感知”平台認為,儘管美軍偵察機在中國周邊保持了高強度的出動頻次,但在日益焦慮的美國南海政策面前仍顯得捉襟見肘。美國私營防務承包商的偵察機具有較豐富的戰場偵察經驗和專業的偵察力量骨幹,加入到美軍的空中偵察梯隊後,可以與駐亞太的美軍偵察力量形成有效配合和相互補充。因此對於這些看似不起眼的“不速之客”更需要警惕。

社区好帖更多帖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