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APP下载
合作
商城
签到
巴黎AI峰会与会中国专家接受《环球时报》专访:中国人工智能技术与倡议赢得国际社会尊重
2025-2-14 07:05
环球报
359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刘扬】日前在法国巴黎举行的人工智能(AI)行动峰会(以下简称巴黎AI峰会)备受全球瞩目。在这场吸引了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1500名与会者的会议上,“中国成功”引发热议。除了媒体聚焦的峰会新闻热点,与会中国专家在亲历峰会的过程中有哪些心得体会,他们对于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的走向又有着怎样的展望与研判?中国政法大学数据法治研究院教授、联合国人工智能高级别咨询机构专家张凌寒参与了本次巴黎AI峰会,《环球时报》记者12日就相关话题对她进行了专访。

大家都在谈DeepSeek

最近国产大模型DeepSeek成为人工智能领域最受关注的话题。在这次巴黎AI峰会期间,与会的中外专家对DeepSeek是什么态度?张凌寒从三个维度与《环球时报》记者分享了她的亲身感受:首先,从2023年至今,中国国内人工智能技术产业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追赶的脚步正在逐渐加快。在国际治理方面,之前的国际会议更多在关注中国人工智能的安全问题,比如国际社会忧虑中国人工智能能力被滥用,但现在中国已经被视为一个可以与美国旗鼓相当,在技术上具有竞争力的、值得尊重的对手。

其次,在会议首日举行的三场主要活动中,虽然官方议程中未提及中国人工智能公司DeepSeek,但在非正式交流环节,该公司的技术成果成为与会专家的主要讨论话题。来自美国、印度、中东和非洲等地区的专家均主动就DeepSeek与她展开交流,部分美国朋友称自己度过了DeepSeek周。他们都承认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大模型,很多人同时在用它和OpenAI的ChatGPT。

再次,国际专家对DeepSeek的开源策略给予积极评价。他们认为,这种开放模式真正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普惠发展,与部分西方大型科技公司“名open实close”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差异在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的舆论竞争中尤为明显,DeepSeek的开源策略被认为更具道义优势。“这些观察表明,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正在提升,其发展模式也越来越获得国际业界的认可。”张凌寒说。

与前两次峰会相比,议题发生微妙变化

巴黎AI峰会是继2023年在英国举行的全球人工智能安全峰会和2024年在韩国召开的人工智能首尔峰会之后的又一次重要峰会。与前两次峰会相比,此次峰会的议题发生了哪些变化?

张凌寒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通过参与此次巴黎AI峰会的多场讨论,她有一个深切的感受,就是全球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的氛围与主题已经发生微妙变化。尽管此次峰会仍在持续《布莱切利宣言》的安全主张,但关注重点发生变化,明显感觉到各国发展AI的焦虑与迫切。同时,各类不确定性叠加增加了讨论交流难度。相比两年多之前生成式人工智能刚受到全球关注之时,如今,世界局势、美国主张、各国态度、技术发展路线等诸多不确定性都使得讨论难以得出结论。

张凌寒表示,通过与多位与会外方专家的交流发现,美国此次的强硬态度引发反弹,特别是美国直言“keep dominance”(保持统治地位)引起了很多国家反感。“在人工智能安全治理问题上美国撂挑子、英国力不足,因此带来一个问题,目前国际人工智能治理的领导地位存在真空,谁来填补?”

当地时间2月11日,人工智能行动峰会中国边会在巴黎举行。此次边会邀请了来自世界各国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学者60余人出席并参与研讨,现场参会人数超过150人。来自众多国内外高校以及科研机构和智库的资深专家,就如何开展人工智能治理国际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与研讨。

国际治理创新中心全球人工智能风险倡议执行主任邓肯·卡斯-贝格斯表示,我们有可能创造出极其强大的系统,它可能远远超出一般人类的能力,但我们仍然不知道如何控制这些系统。为了应对这一风险,各国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领域展开合作格外重要。从最近几个月的观察来看,他认为各国有希望合作设计出某种机制、流程或者机构,但做到这些需要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才,而他认为许多这样的人才来自中国。

中国将面向“全球南方”举办AI研修项目

据报道,中国于2023年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该倡议强调人工智能治理需要全面平衡,并倡导创造开放、包容、无障碍和非歧视的发展环境,确保所有国家都能从人工智能的进步中获益。此外,中国还承诺于2025年年底前重点面向发展中国家举办10期人工智能领域的研修研讨项目。

张凌寒认为,“国际舆论的风向已经在发生变化,期待未来中国有越来越多的技术、倡议赢得更多国际社会的尊重与认可。”

在谈到巴黎AI峰会主活动日哪些议题值得关注时,张凌寒表示,主活动日场地选在巴黎大皇宫,在这里讨论人工智能问题,很有历史和未来的交错感。活动邀请了多位重量级专家,其中斯坦福大学教授李飞飞的观点值得关注。李飞飞教授谈到了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不过国外AI治理的以人为本原则,和我国以人为本的理念本质是不同的,这体现出历经数年的理念讨论,国内外人工智能业界的表达趋同,但内涵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此外,还有几个主题值得未来进行更深入的讨论,也值得去启动一些行动,比如未来工作的主题、人工智能服务公共利益等问题。

人工智能“军备竞赛”论调在国际上被越来越多地炒作,如何使其不再是零和博弈?这也是一个今后全球需要持续、高度关注的话题。

在谈到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在新一轮AI竞争中的态势时,张凌寒表示,没有相应技术实力,再高超的外交战略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敏于行而讷于言”固然不够好,但过于“敏于言”也容易显得缺少相应的战略执行力。法国本来要发布大模型,但没研制出来,这次在巴黎AI峰会上又表示要投1090亿欧元发展AI。

张凌寒与参会的美欧专家沟通时发现,他们对于后续法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行动持观望态度。

社区好帖更多帖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