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APP下载
合作
商城
签到
从太空回来的种子发芽了!来看植物园里藏着的大奥秘
2025-2-17 20:59
环球报
1049

每年的四五月份是牡丹盛开的季节。眼下,还没出正月,上海辰山植物园内反季盛开的牡丹与本应在高寒地区绽放的杜鹃为广大市民游客献上了独具特色的早春花海,这还要得益于植物园在种质资源上的技术创新。

对花卉的园艺调控技术和对野生种质资源的长期收集,以及现有品种的改良,让牡丹与杜鹃在这个正月共绘出一场绮丽花事。

高山杜鹃

正月盛开的牡丹

建立种质资源库 加强植物迁地保护

作为一个集科研、科普和观赏游览于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辰山植物园2015年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支持下设立“华东野生濒危资源植物保育中心”,2017年发展成为“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在华东地区重要的参建单位。

伯乐树(来自华东的自然保护区)

从野外获取的种质资源成了植物迁地保护的重要基础。在植物园的组培间,工程师钟鑫正在拿着一个个小的玻璃瓶进行研究对比,他告诉记者,这些透明的玻璃瓶里培养着从其他保护区迁移来的植物种子,这些种子有些是濒危物种,它们在辰山植物园得到扩繁、生长和保护。

中国最高树藏南柏木种子(来自西藏波密)

已经培育出的藏南柏木小苗

钟鑫告诉记者,这些在植物园扩繁出来的植物,长大后再次繁殖并结果,整个过程意味着物种已经建立了可以迁地繁殖的种群,也代表着多种濒危植物在这里建立了“从种子到种子”的迁地保护种群。

据了解,目前辰山植物园的种质资源库保存了超7000万粒种子,而整个植物园保存的活植物有10261种,栽培品种10429种,其中来自华东的珍稀濒危和重点保护植物超过了350种。

太空返回的丹参种苗

“这些种子是不久前送往太空后得来的。”钟鑫指着一盆盆绿色的丹参小苗自豪地说。把种子送往太空,相当于把太空环境当作种子性状的放大器,科研人员可以从这些种子的后代中筛选出重要的药用植物资源并获取药用成分。

工作人员进行观察研究

共享资源与合作 走在全球植物园方阵前列

创新种质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近年来,上海辰山植物园迁地保护工作开始由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向植物保育和资源开发转型,开展了多种植物类群系统分类、种群遗传学、保护生物学和迁地保护关键技术等综合研究。今年2月14日,国际权威期刊《细胞》(Cell)在线发表了创制辅酶Q10水稻新种质的相关科研论文,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辰山科学研究中心参与了该项研究。

与此同时,植物园还联合区域内核心自然保护区,推动重点保护植物的动态监测水平,搭建区域性的保护网络,实现了75%的华东珍稀濒危和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迁地保护。

对于市民游客而言,辰山植物园已经从赏花散步的公园升级为具有科普意义的城市名片,而在推进国家植物园建设的道路上,植物园也正在与国内外的植物园共享资源与合作。

(总台记者 张寄予)

社区好帖更多帖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