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是一名程序员,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每天至少8小时坐在电脑前,加班更是家常便饭。久而久之,他开始感到腰部隐隐作痛,有时连带着腿也酸麻不已。起初,他以为是累着了,休息一下就好,但症状却日渐加重,直到有一天几乎无法直立行走,这才慌忙就医。经过检查,小王被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像小王这样的案例,在现代社会并不罕见。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方式的改变,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尤其是久坐不动,已成为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诱因。据统计,我国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年轻化趋势明显,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不小的挑战。那么,腰椎间盘突出症究竟是什么?为何会如此普遍?又该如何有效预防和治疗呢?让我们一起揭开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神秘面纱。
腰椎间盘,为何“突出”?
腰椎间盘在脊柱的负重和运动中承受强大的压力和扭转力,主要由外部的纤维环和内部的髓核组成,由于没有血液供应,人体大约在20岁以后椎间盘就开始退变。当纤维环因外力或长期劳损发生破裂,髓核就可能向外突出,压迫到周围的神经根,从而引发一系列症状,如腰痛、下肢放射痛、麻木甚至肌力减弱等。
除上述生理因素外,腰椎间盘突出症也与部分外因相关,如外伤、长途汽车司机、从事重体力劳动或举重运动员、具有家族聚集性遗传因素等。与此同时,腹压突然增加(如咳嗽、喷嚏、屏气等)、突然负重(如举重、挑担等)、妊娠、腰部姿势不良(如腰部屈曲位突然加以旋转)也是造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诱因。
腰椎间盘突出症不仅在于其疼痛带来的不适,更在于它可能影响到个人的工作和生活能力,严重时甚至需要手术治疗,给个人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因此,了解并预防腰椎间盘突出,对于维护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哪些表现?
95%以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或轻或重、间断或持续存在的腰痛,当突出的椎间盘压迫支配下肢的神经时可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疼痛多沿神经分布,严重时可伴有跛行(瘸)。其它的症状还包括肢体麻木、冷感、肌肉麻痹、会阴部麻木、刺痛、排便及排尿困难、下腹部疼痛等。
腰椎间盘突出的疼痛部位
腰椎间盘突出的核磁表现
腰椎间盘突出症如何预防?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的脊柱疾病,许多患者因此失去生活和工作能力。所以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护我们的腰椎至关重要。
预防措施:
1.改善坐姿站姿:保持脊柱自然曲线,避免长时间弯腰或扭曲身体。
2.加强核心肌群锻炼:如平板支撑、桥式挺臀、游泳、倒走等,增强腰部肌肉力量,提高腰椎稳定性。
3.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每隔一段时间起身活动,做做拉伸,避免久坐久站。
4.控制体重:过重会增加腰椎负担,保持适当体重对腰椎健康至关重要。
5.正确使用腰部:搬运重物时,尽量采用屈膝下蹲的方式,避免直接弯腰用力。
日常生活中保护腰椎的正确姿势
让健康成为生活的常态
腰椎间盘突出虽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但通过科学的预防和治疗,我们完全有能力将其影响降到最低。通过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成因及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更加科学地保护腰椎健康。正确的坐姿、定期的休息与活动记住,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的锻炼习惯和积极的心态,是我们对抗腰椎间盘突出的最强武器。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关爱腰椎,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远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困扰,拥有更加健康的体魄,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来源:健康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