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2月13日文章,原题:为何日本政府工作人员总是在醉酒后丢失敏感数据 在日本,醉酒后的夜晚往往以不好的结局收场。尤其是对于政府工作人员来说,近年来曾发生过几起因喝酒过量而导致敏感数据丢失的事件。
案件频发
2月6日,日本财务省关税局一名员工下班后与同事喝酒。在短短5个小时内,这名员工喝下了9杯啤酒。直到他离开餐厅、搭乘电车回家后,他才发现自己的包不见了。包里装有行政文件,涉及187人的姓名、住址及案件摘要,其中包括一名涉嫌参与毒品走私的嫌疑人。此外,包内还有该员工的工作笔记本电脑,里面存有该员工及其同事的个人信息。
日本财务省因为此次事件对公众信任造成损害而致歉,并表示将展开调查,并在必要时采取“严厉措施”。虽然截至发稿,尚未有丢失信息被非法利用的报告,但丢失的文件和电脑仍下落不明。
此类事件并非首例。2022年,另有一名政府雇员曾因醉酒而丢失了一枚U盘。据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当时的报道,该员工在一家餐厅饮酒后醉倒在街头,当他醒来时,装有U盘的包已不翼而飞。这枚U盘存有兵库县尼崎市465177人的姓名、出生日期和地址,也就是该市的全部人口信息。此外,U盘内还包含税务信息、银行账户等敏感信息,以及领取育儿补助等社会救助家庭的详细资料。
职场环境严苛
这两起事件颇具代表性。日本长期以来一直因职场酗酒文化而声名狼藉。深夜,经常能看到一群身着西装的上班族在小酒馆居酒屋喝酒,而有些人甚至会因过量饮酒而瘫倒在街头。
2021年,日本厚生劳动省就曾对过度饮酒的危害发出警告,称其为“重大社会问题”。
这种“马拉松式”的饮酒聚会不仅是与同事和客户建立业务关系的常见方式,也常被用来促成交易、拉近职场关系。但这种重度饮酒文化也反映了日本职场环境的严苛。
尽管日本政府近年已试图改善职场环境,例如出台法规以防止因过度工作导致的死亡或健康损害,并在东京的政府机构试行每周四天工作制,但根深蒂固的习惯仍然难以改变。
数字化变革步伐缓慢
当这种饮酒文化与日本对传统办公技术的执着相结合,数据丢失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众所周知,日本的官僚体系因其缓慢的变革步伐而广受诟病,许多政府机构仍然依赖在其他国家早已被淘汰的技术和系统,例如硬盘、纸质文件等易丢失的介质。
2018年,日本时任网络安全立法大臣樱田义孝曾在公开场合表示自己“从未使用过电脑”,这一言论震惊全国,并在国际媒体上引发热议。这一事件凸显了日本政府在现代技术方面的巨大落差。
这一技术鸿沟在新冠疫情期间表现得尤为明显,日本政府在大规模疫苗接种和检测工作中,纸质文件和过时系统的低效性将这一问题暴露无遗。
为推动政府数字化改革,日本随后成立了数字厅,并向老旧技术“宣战”。直到2024年,日本政府终于全面淘汰软盘。此外,该机构还将传真机和传统印章列入了淘汰名单。(作者小仓纯子等,刘长煌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