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编者的话:在2月初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举办的活动上,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表示,2025年预计全球核能发电量将达到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同时有40多个国家已经制定了建设或扩大核能力的计划。受访专家表示,为应对当下和未来的气候变化和电力需求增加等问题,核电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地位可能会进一步提升。但核电发展在成本开支、融资、可靠性和多样化供应链方面仍面临挑战。
需求增长让东南亚“复活”核电
日经中文网近日报道称,在电力需求不断增长和去碳化的背景下,东南亚的核电站建设和运营项目相继启动。
其中,越南已经在重启400万千瓦的建设计划。印度尼西亚计划在2030年代初引入一座25万千瓦的核电站,并计划到2050年拥有超过20座反应堆投入运行。泰国也在考虑引入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计划到2037年前,将引进两座30万千瓦的SMR。菲律宾则计划在2035年之前引进240万千瓦发电能力。马来西亚发布《2030年国家核技术政策》,致力于促进核技术的和平应用,并且该国核能机构被重新指定为原子能机构协作中心。
除此之外,新加坡、老挝、柬埔寨和缅甸等国也对核电表现出兴趣。根据现有规划,预计到2040年东南亚将有超过7吉瓦(1吉瓦为100万千瓦)的核电装机容量投入运营,这为拥有成熟核电技术的国家创造了出口机会。
日经中文网报道称,东南亚各国之所以积极引进核电机组,是因为认为可以在抑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应对电力需求的增长。就拿越南来说,2024年上台的越共新领导层把增长放在优先位置,希望将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提高到10%以上。作为增长源泉,越南希望吸引芯片工厂和数据中心,因此构建稳定供应大量廉价电力的体制成为当务之急。
目前,东南亚一些国家已经获得了国际组织或核电大国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进一步推动了核电项目在该地区的发展。新加坡去年与美国签署了核能合作协议。俄罗斯已表示愿意支持缅甸的核电。菲律宾计划在美国和韩国的支援下,启动吕宋岛上未使用的巴丹核电站等,美国将支援学习核能技术的菲律宾研究人员,2024年7月解禁民用核物质和零部件出口的协定也已生效。
但该地区多年来并没有核电站运行经验,能否按计划推进项目尚不明朗。而且核电站造价昂贵,建设周期长,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盈利。除了高昂的建设成本之外,还需要确保专业人才,国际能源署曾在报告中表示,东南亚国家缺乏训练有素的工程师及科学家。目前,核技术仍高度掌握在少数国家中。越南官方预估,重启核能的计划将出现2400个人才缺口,需要时间慢慢建立整体生态系统与技术。
此外,能否妥善处理核废料及受辐射污染的废弃物,是民众能否接受核能的重要关键。此前乌克兰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灾难是菲律宾决定搁置核电项目的一个因素。2011年,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在发生灾难性地震和海啸后发生熔毁,也引发担忧,导致泰国叫停核电计划。围绕核电站,东南亚各国存在不同见解,也有可能根据未来政权更迭和局势变化出现调整。
德国重启核电需要多个条件
“德国‘随时可能’重启核电站。”德国巴伐利亚广播电台21日称,重启核电成了德国大选的主题之一。德国基社盟主席索德尔近日表示,根据“专家意见”,德国可以迅速、无需花费太多成本重启3座核电站。索德尔认为,新的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和电动汽车发展迫切需要更多能源,“甚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他提出的解决方案是恢复核电,将于2023年关闭的3座核电站重新启动,以保证德国至少未来十年的电网和电力稳定。
一直以来,欧洲国家中德国的“反核”态度被视为强硬,但其近来对核电的态度转变在该地区也并非孤例。在能源价格剧烈上涨刺激下,比利时、英国、意大利等国近几年对核电态度都发生巨大改变。
近日,比利时新政府提出,“比利时要确保可负担的、安全的以及碳中和的能源体系”,其中,可再生能源、核能以及其他碳中和能源都至关重要。2021年,比利时曾表示将在2025年陆续关闭境内核电站,但该国如今已基本放弃淘汰核电的计划。2月初,英国首相斯塔默计划削减繁琐手续推动英国核电建设,将批准在该国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建设更多核电站。此外,波兰、意大利和爱沙尼亚也有计划重启核电计划。
在欧洲国家中,法国一直积极发展核能。世界核能协会数据显示,法国约70%的电力来自核能。法国目前有18座商业核电站,总共有57座可运行的反应堆。统计网站Statista的数据显示,欧盟2023年核能发电量总计比2022年增加约1.7%,主要是斯洛伐克和法国的核电产量比2022年增加约15%。
尽管欧洲多国都在重新计划核电项目,但在业界看来,欧洲核电发展面临的分歧很多,最终复兴核电的计划能否落地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就拿欧洲第一大经济体德国来说,其重新启动3座核电站,专家估计“需要3到4年的时间,成本也将达到数十亿欧元”。
另外,德国《焦点》周刊发文表示,德国想要“重返”核能需满足四个条件。第一,系统的安全检查;第二,增加燃料供应;第三,找到合适的人才;第四,制定新规则。不过,德国莱茵集团首席执行官马库斯·克雷伯表示,如果没有民众的基本认可,所有这些举措都将难以实施,这是基本先决条件。
美国为“释放”商业核电简化流程
美国CNBC网站近日报道称,核能在美国即将迎来“复兴”。2月5日,美国新能源部长克里斯·赖特签署了他的第一份秘书命令,其中包括在美国“释放”商业核电以及“简化许可流程”。
赖特表示:“期待已久的美国核电复兴必须在特朗普政府期间启动。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美国必须进一步推进核能商业化。”他补充说:“该部门将富有创造性地工作,以实现下一代核技术的快速部署和出口。”
美国当下正在削减核能行业的监管壁垒,以及联邦巡回法院确立新的法律先例,大幅扩展政府对整个核燃料循环过程的担保范围,以应对由人工智能推动的数据中心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根据高盛研究的预测,全球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预计到2030年将比2023年增长超过160%。
在上任第一周,美国总统特朗普就宣布国家能源紧急状态和释放美国能源的行政命令。他还宣布了由人工智能公司OpenAI、软件开发公司甲骨文和软银组成合资公司的计划,该公司将在未来4年投资5000亿美元用于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其中包括数据中心的共用或与发电设施配对。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美国科技公司就开始抢占核电资源以满足人工智能行业不断增加的电能需求。去年秋天,微软宣布资助重启宾夕法尼亚州哈里斯堡附近的三哩岛核电站,而谷歌则与核能初创公司Kairos Power签署协议,计划到2035年投入0.5吉瓦的核能项目。与此同时,怀俄明州、得克萨斯州、弗吉尼亚州、南卡罗来纳州和密歇根州等多个州也纷纷展开合作,扩建现有核电站,甚至新建核能设施。
投资基金Tema ETFs的首席信息官尤里·霍德贾米里安表示,特朗普政府“非常、非常支持这项技术”。然而,他也警告投资者,开发核能“需要时间”。比罗尔则认为,美国应该寻求建造更多的大型反应堆和小型模块化反应堆,“通过按下创新按钮并降低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的成本”。
同时,比罗尔也补充说:“我们应该避免的一件事是走走停停的政策,因为核电是一个周期非常长的行业。”从历史上看,核许可程序可能需要10多年的时间。对于那些希望快速使用核电以满足数据中心电力需求的超大规模企业来说,这一时间表过于漫长,过程中还伴随着诸多的不确定性。
美国国会和核管理委员会未来可能会试图通过两种主要方式缩短核许可时间表:首先是对某些类型的申请规定具体的审查截止日期;其次就是精简环境审查。
“核电版图正在发生变化”
“今天我可以确认,核电正在卷土重来,强势卷土重来。”比罗尔在大西洋理事会活动上援引国际能源署最近的一份报告《通往核能新时代的道路》说,目前有超过15个国家正在建设约70吉瓦的核能发电。“一些过去拒绝核电的国家,包括意大利,现在正在寻求接受它。中国、瑞典、日本、法国、韩国、波兰、土耳其和瑞士也在寻求增加核电机组、重启核电或升级电力。”
值得一提的是,福岛核事故发生近14年后,日本近日决定重新发展其核电能力。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日本内阁2月18日批准了一项能源计划,该计划呼吁“最大限度地利用核能”,同时不再提及此前规划中“减少对核能的依赖”这一表述。
比罗尔补充说,在过去5年中,中国已经建造了80%以上的新核电容量。中国和韩国在按时、按预算交付核项目方面有着很好的记录,相比之下,在美国和欧洲,核项目平均需要延迟8年,而且成本是最初计划成本的2倍,甚至更多。
对于“全球核电正在卷土重来”的说法,厦门大学管理学院讲席教授、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24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核电作为一种稳定且清洁的能源,在碳中和背景下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欧美等国目前正积极推动低碳发展,同时,俄乌冲突导致欧洲能源短缺,也促使各国重新审视核电的重要性。此外,人工智能的发展对电力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核电站建设周期长、投资密集且风险较大,使得一些国家的核电项目因资金不足等问题停止。
林伯强进一步表示,福岛核事故曾使全球核电发展受阻,但目前核电版图正在发生变化,中国成为核电建设的主力军。过去十几年间,全球在建和建成的核电站主要分布在中国,中国核电技术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且成本较低,在全球核电市场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环球时报驻泰国、韩国特派记者 张矜若 莽九晨 环球时报驻美国、德国特约记者 冯亚仁 青木 环球时报记者 丁雅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