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外交困之际,德国新一届联邦议院(议会下院)选举于2月23日举行。初步计票结果显示,基督教民主联盟和基督教社会联盟组成的联盟党得票领先,在选举中获胜,基民盟主席、联盟党总理候选人默茨有望成为下一任总理,担负起组阁重任。上海外国语大学欧洲研究所执行所长胡春春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分析称,联盟党胜选的主要原因或在于选民对当前政府的执政表现非常不满,尤其是经济问题。
本次德国联邦议院选举原定于2025年9月28日举行,但由于社会民主党(社民党)、绿党和自由民主党(自民党)组成的“红绿灯”执政联盟在2024年12月16日的议会信任投票中失败,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随即宣布解散议会,并确定新一届联邦议院选举提前至2月23日。
德国联邦选举委员会于当地时间2月24日凌晨公布的初步计票结果显示,德国联盟党得票率为28.6%,大幅领先,虽然好于2021年上届选举的24.1%的成绩,但仍然是联盟党历史上第二差的选举结果;排在第二位的德国选择党得票率为20.8%,较上届10.3%的得票率翻倍,为史上最好成绩,首度成为议会第二大党;现任总理朔尔茨所在社民党得票率为16.4%;绿党和左翼党的得票率分别为11.6%和8.8%。此前参与执政联盟的自民党得票率仅为4.3%,而“瓦根克内希特联盟党”(BSW)得票率为4.97%,均未达到5%门槛,无法进入联邦议会。
朔尔茨承认选举失利,称“这是一个痛苦的选举结果,也是一场选举失败”,并表示将继续履行总理职责直至任期结束,在不再担任总理后退出政坛。默茨表示希望能在八周内组建新一届德国联邦政府,“我们必须打破(政治)僵局,希望能够尽快做到这点”,“我们必须迅速具备执政能力”。
胡春春认为,德国的联邦议院大选更多的是一项国内议程,外交议题在大选中产生的影响较为有限。此次联盟党在大选中获胜的原因,主要可能还是与选民对过去三党联合执政表现的不满有关,尤其是经济问题。
专家指出,虽然有人将德国的内政问题与其他国家内政进行比较,试图得出所谓保守主义和右翼势力抬头的结论,但我认为这是不恰当的对比,也是对德国内政的了解不足所致。还是要把眼光聚焦在德国国内的政治议程上。
根据选举结果,共有5个政党进入德国议会,分别为联盟党、选择党、社民党、绿党和左翼党。由于没有政党获得超过半数的议席,组建联合政府的谈判还将持续数周甚至数月的时间。
根据德国制度,选举结果公布后,德国总统根据各政党的议席分布,通常会提名赢到最多席位的政党领导人作为总理候选人。然而,候选人所在政党获得最多议席,并不意味着就能自动成为总理,而是必须争取议会过半数议员的支持。因此,优势政党需要与其他政党进行联合谈判。联合协议达成后,联邦议院将举行总理选举。总理当选后,将根据联合协议提名各部部长,随后由总统正式任命。新政府成员在议会宣誓就职后,标志着新一届政府正式开始履职。
德国选择党领导人魏德尔表示愿意加入未来的执政联盟。但默茨此前曾说过,“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会与德国选择党进行任何对话,更不用说谈判甚至同它组建政府” 。
德国新一届政府正逢特朗普开启第二个美国总统任期。虽然近年来中欧贸易摩擦更趋频繁,美国已于2024年美国正式取代中国成为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但特朗普出任美国总统后出台“对等关税”政策,在乌克兰冲突和谈中无视欧洲,还要求北约国家将国防开支增加GDP的5%等,引发欧洲恐慌。默茨在胜选后表示,德国的外交政策目标是摆脱欧洲对美国的依赖。有分析认为,如何面对乌克兰冲突新形势,如何在跨大西洋关系中寻找最佳战略定位,如何处理对华关系,都是默茨不得不面临的重大挑战。
而在美欧贸易加剧之际,中德合作在不断深化。最新消息称,中国贸促会组织由中国中车、中信集团、通用技术集团等近30家企业和行业协会组成的代表团于24日赴德国开展为期3天的经贸交流活动。双方将深入挖掘贸易、汽车制造、机械制造、新能源、数字技术等领域的发展潜力,组织双方企业洽谈交流,做大互利共赢蛋糕,推动中德产业链供应链深度互嵌,更好造福两国人民。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德建交53年来,中方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中德关系,秉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共赢、求同存异的原则发展双边关系。中方愿同新一届德国联邦政府一道,巩固好、发展好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德国和欧盟具有全球影响,中方乐见德国和欧盟在全球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支持欧洲一体化和欧盟战略自主,愿同德方、欧方共同努力,继续为世界和平与繁荣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