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乐头条专讯:菲律宾电话诈骗案件大幅上升,已超越传统短信诈骗,成为诈骗犯罪的主要手段。网络犯罪调查和协调中心(CICC)近日发布警报,警告公众提高警惕,并指出诈骗分子正利用人工智能(AI)生成语音实施“语音钓鱼”诈骗(Vishing)。
根据反诈骗应用程序Whoscall的最新报告,尽管短信诈骗仍是主要问题,2025年第一季度共记录648,239条诈骗短信,但同比下降43.3%(去年同期为1,143,268条)。然而,诈骗电话数量激增,从2024年第一季度的108,157起猛增至351,699起,增幅高达225.17%。
CICC副部长亚历山大·拉莫斯(Alexander Ramos)指出,诈骗分子更倾向于通过电话接触受害者,因为“直接交谈能提高成功率,受害者更容易上当。”
Scam Watch Pilipinas联合创始人乔塞尔·德古兹曼(Jocel de Guzman)表示,许多诈骗电话的语气听起来极具说服力,骗子们受过专业训练,表现得像真正的电话营销人员,使得受害者难以分辨真假。
“他们的声音听起来非常可信,甚至可以模仿银行客服、政府官员或知名企业代表。他们掌握受害者部分个人信息,使骗局更加逼真,”德古兹曼说。
Gogolook菲律宾区经理梅尔·米格里尼奥(Mel Migriño)补充道,诈骗集团运作模式类似于正规商业机构,他们设有专门的人力资源、市场营销、销售和研究部门,以精准筛选潜在受害者。
为了应对日益猖獗的电话诈骗,专家提醒公众提高警觉,特别是当来电者过度询问个人信息时应立刻提高警惕。
“诈骗电话通常具有两种特征:要么听起来‘好得令人难以置信’,要么营造强烈的紧迫感。例如,他们可能会告诉你中奖了,或声称你的银行账户存在异常,要求你立即提供信息。”米格里尼奥表示。
Globe电信公司也发布警告,提醒用户警惕“语音钓鱼”骗局,并推出新功能“内容检查器”,允许用户核实未知号码是否与诈骗相关,同时检测网站链接和聊天对话的真实性。
与此同时,CICC正制定一款高科技应用程序,允许政府机构、利益相关方和媒体验证社交媒体上的照片或视频是否被篡改。该机构预计将在未来几周内公布认证流程,以帮助公众辨别虚假信息,防止受骗。
CICC再次呼吁公众,面对可疑来电时务必提高警惕,避免泄露个人信息,并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可疑电话或短信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