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乐头条专讯:近日,清华大学保卫处发布了关于多起网络诈骗案件的通报,特别提醒广大师生警惕冒充客服实施的诈骗手段。案件发生后,保卫处接到了公安机关的通报,称一些诈骗分子通过电话或短信,假冒知名平台客服,目标直指高校师生群体,尤其是诱使受害者提供银行账户信息或进行转账操作。
这些诈骗分子通常伪装成淘宝、京东、抖音等平台的客服,利用退款或账户安全等理由,诱导受害者提供个人信息或执行转账。具体的诈骗方式包括:
1. 冒充客服:诈骗分子伪装成各大平台的客服人员,骗取受害者的信任。
2. 钓鱼链接:发送带有钓鱼链接的短信,受害者一旦点击,个人信息将被窃取。
3. 木马病毒软件:诱使受害者下载含有木马病毒的应用,进而窃取个人隐私信息,方便进一步诈骗。
近期,清华大学一位教师接到来自某短视频平台的电话。对方自称该教师在平台上开通了一项百万保险业务,并威胁称若不立即取消,将开始每月扣费800元。该教师按对方的指引操作,过程中,诈骗分子提出通过屏幕共享协助操作,借此进一步增加可信度。幸运的是,这名教师在操作时产生疑虑,及时联系了清华大学保卫处反诈劝阻中心。
经过核实,保卫处确认该教师遭遇的是一起典型的冒充电商客服的诈骗案件。反诈劝阻中心向该教师详细解释了诈骗手段,并协助其安装了全民反诈App,以提高其防范意识。
清华大学保卫处提醒广大师生,提高警惕,谨防诈骗。遇到任何要求提供个人银行信息或进行转账操作的电话或短信,应立即挂断并举报。使用平台客服时,务必通过官方渠道进行咨询,避免通过非正规途径操作。同时,要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定期更新账户密码,并尽量使用复杂密码,确保账户安全。
此外,学校还建议大家在接到不明电话或短信时,一定要核实信息真伪,不要轻易操作转账或透露个人敏感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