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来看,中国进口商品的价格普遍比泰国产品低约20%至40%,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在成本控制和生产技术方面的优势。廉价商品大量倾销泰国市场,使得泰国企业高层普遍感到担忧。
工业联合会担心,泰国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可能因此减弱,进而导致部分行业被迫减产甚至停业。
因此,工业联合会的多数企业高层建议政府应加强法律执行力度,加重对违法行为的处罚,修订相关法律以符合时代发展,同时改进反倾销措施(Anti-dumping: AD)与反补贴措施(Countervailing Duty: CVD)的审查流程,使其更加高效并贴合现实。此外,还应开发系统以监测并预警异常增加的进口商品数量,以保护本国产业。
同时,工业联合会认为,泰国企业也需主动调整经营策略,加快打造泰国产品优势,例如使用高品质且环保的原材料、提升售后服务、提升产品质量以达到国际标准,并应用科技与创新以降低成本并增加产品附加值,从而增强竞争力。
本次调查共对540位企业高层进行问卷访问,涵盖47个行业集团与76个地方工业联合会。问卷共包含6个问题,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1、泰国产品是否受到中国进口商品抢占市场份额的影响
1)受到影响:70.9%
2)未受到影响:29.1%
2、中国商品能够进入泰国市场竞争的优势
1)价格低廉,源自成本与生产技术的优势:90.7%
2)商品种类多样,OEM/ODM生产模式灵活,满足消费者需求:38.5%
3)持续推动科技与创新发展:25.0%
4)产品质量有所提升,逐步符合标准:12.6%
3、工业界对中国进口商品的主要担忧
1)大量廉价商品倾销,影响中小企业竞争力:72.2%
2)劣质及侵犯知识产权商品通过海关或网络平台入境:52.4%
3)进口商品滥用出口权或仅使用少量本地原材料:27.8%
4)贸易逆差与贸易不平衡影响整体经济:23.0%
4、中国商品与泰国产品的价格差距
1)价格低20%至40%:45.0%
2)价格低10%至20%:21.1%
3)价格低于40%以上:19.5%
4)市场中无中国进口商品:11.1%
5)价格相当或泰国产品价格更低:3.3%
5、政府应如何保护泰国企业免受中国进口商品影响
1)加强法律执行与惩罚机制,修订法律使其与时俱进:62.0%
2)改进反倾销与反补贴措施审查流程,提升效率并设立异常进口预警系统:44.6%
3)重新审查自由贸易区条件,制定防止滥用出口权的措施:39.6%
4)鼓励消费泰国产品,支持税收优惠政策,推动企业购买“泰国制造”认证商品(MiT):36.9%
6、工业界为应对中国商品所采取的战略方向
1)打造商品优势,选用高品质环保原料,提升售后服务:54.6%
2)在生产流程中应用科技与创新,以降低成本并增加附加值:52.4%
3)提升产品质量,符合国际标准如ISO、GMP、HACCP等:44.3%
4)打造品牌知名度,运用创意进行产品设计: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