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乐头条专讯:一则看似轻松赚钱的网络兼职,正在成为洗钱犯罪链条中的隐秘一环。近期,多起涉及大学生参与“代购加密货币”的案件引起法律界关注,其中一名大三男生因参与此类兼职,银行账户被冻结,更面临涉嫌“帮信罪”的刑事指控。
据刘红林律师团队发布的案例介绍,该名男生在寻找兼职时,经网上推荐得知一项看似“合法无风险”的跑腿工作:他需将汇入其内地银行账户的人民币,亲自带到香港,在街头的 USDT(泰达币)兑换点购入加密货币,并按照对方指示转入指定钱包。每次来回可获五至六百元的“辛苦费”,且对方声称该行为在香港属于合法范围。
起初,该男生自行搜索确认“香港对加密货币持开放态度”,遂安心尝试,并接连完成几单。岂料数日后,银行账户遭冻结,才惊觉问题严重,欲抽身退出时却遭对方威胁,称其若不继续“合作”,将以“诈骗同伙”名义报警,并附上转账记录和聊天证据。
律师指出,这种“跑腿代购”的实质,是通过合法渠道掩盖非法资金流转本质的洗钱行为。诈骗集团利用学生身份规避风控,通过他们的账户转移赃款并兑换加密货币出境,从而完成“洗白”过程。
刘红林律师表示,其所在律所半年内接到类似案件数量明显上升,涉及的对象大多为在校学生或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受害者往往对相关法律知之甚少,在不知情中成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帮信罪)的嫌疑人。
据悉,“帮信罪”是指为电信诈骗、网络犯罪等非法活动提供资金转移、账户协助等帮助行为。一旦触犯,轻则行政处罚,重则将承担刑责。
多家银行也已加强开户风险提醒,明确告知客户不得出租、出借或出售个人账户,否则不仅会导致账户冻结,还可能成为刑事案件的被调查对象。
对此,法律界人士再次提醒广大青年群体,提高防范意识,警惕“高薪、轻松、快钱”的诱惑,切勿为蝇头小利以身试法。正如律师所言:“只需轻松动动手指、跑一趟就能轻松赚大钱的工作,不是真兼职,而是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