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乐头条专讯:联合国毒品与犯罪问题办公室(UNODC)最新发布的一份名为《转折点》的分析报告指出,东亚及东南亚地区的跨国有组织犯罪活动正逐步向外扩散,尤其扩展至最边缘、最缺乏监管的地区乃至全球多个新兴国家。
报告揭示,随着打击日益严厉,诈骗集团正在柬埔寨、缅甸、老挝和菲律宾等国的经济特区与边境地带受到压制后,正转而向更偏远甚至跨洲地区迁移。尽管执法部门已在部分诈骗园区取得成果,但犯罪网络迅速在新建园区“复活”,继续进行网络诈骗、洗钱和人口贩运等非法活动。
UNODC东南亚及太平洋区域主任杰里米·道格·霍夫曼表示:“这些犯罪网络像癌细胞一样扩散。打掉一处,它们就会在另一处重生。这种不断迁移的模式已让整个区域成为一个互联互通的犯罪温床,背后是一批极具组织力和技术力的国际犯罪集团。”
报告指出,这些诈骗团伙之所以能继续猖獗,部分是因为他们善于利用加密货币、地下金融系统以及法律与监管空白进行大规模洗钱。据估计,目前东南亚已存在数百个活跃的电诈据点,年非法收益总额高达400亿美元。
此外,这些犯罪网络正通过“再投资”和扩大语言覆盖面来推进全球化布局,包括向非洲、南亚、中东甚至南太平洋等地延伸,同时,其人口贩运、黑市招聘及资金转移等操作也影响到了欧洲和美洲多个国家。
尤其在缅甸妙瓦底地区,2025年初数千诈骗中心员工在园区关闭后被抛弃的案例,突显出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而与此同时,其他区域性犯罪集团也纷纷涉入其中,令网络诈骗活动形成跨国合作链条,包括与非法服务商及技术“创新者”的勾连。
报告还警示,随着技术发展,网络诈骗正朝向“犯罪即服务”演变,包括在线黑市、恶意软件、深度伪造、人工智能工具等正被系统性整合利用,使其对全球网络安全构成更严峻挑战。
霍夫曼指出:“这种趋势一方面体现在地域蔓延,另一方面也表现为操作手段的专业化。这种双重升级已将网络犯罪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各国必须迅速行动。”
为应对此类威胁,UNODC建议东南亚及相关国家加强金融监管、提升情报共享水平,并通过区域及国际合作强化跨境追赃和资产冻结等措施。
该报告作为UNODC关于东南亚跨国犯罪态势系列研究之一,已提交给全球多国政府、执法机构、专家学者与国际组织,旨在推动更有力的政策应对和行动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