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CD投资司司长Ana Novik指出:“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的定义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我们现在关注的重点是投资的实际影响,而不仅仅是资本流动的规模。” 这一战略转向与东盟经济共同体(AEC)倡议不谋而合,后者正致力于消除非关税壁垒、提升区域互联互通能力,并增强供应链的韧性。
推动跨境一体化,释放区域潜力
在这一区域融合的过程中,东盟企业咨询委员会执行董事Rifki Weno提出了设立“东盟商业实体”(ASEAN Business Entity)框架的建议。该框架旨在通过促进人才与资本在东盟各国之间的流动,激励跨境投资。
Weno指出:“在当前日益复杂的全球格局中,加强区域经济整合是提升东盟吸引力的关键。”他认为,只有东盟内部打破壁垒、形成统一市场,才能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从而增强对高质量外资的吸引力。
应对地缘挑战,推进多元合作
东盟与东亚经济研究院院长Tetsuya Watanabe则强调,面对日益严峻的地缘政治挑战,东盟必须通过多元化与合作提升整体韧性。“当前全球格局变化加快,东盟需要在分散风险的同时,积极创造有利的投资环境,特别是在制造业、电子产业和清洁能源等领域。”
他指出,若各国能进一步提升监管透明度、政策可预测性与基础设施建设,东南亚将在新一轮全球产业链重构中占据更有利位置。
泰国转型代表:聚焦高附加值与可持续发展
泰国是当前这一趋势的代表之一。泰国对外贸易代表Werapong Prapha详细介绍了该国近年来推动外资质量升级的举措,尤其是对清洁能源、电动车产业以及数字经济领域的重点引导。
他表示:“我们正在审查《外国所有权法》,以放宽外国投资者在科技初创企业、生物科技等行业的参与限制。”这一改革表明,泰国正致力于打造更具包容性和吸引力的投资环境。
美企看重制度透明,呼吁审查机制可预测
美国国际商会主席Whitney Baird在论坛上代表美国企业界发言时表示,美国公司仍对东南亚市场保持高度兴趣,但投资者尤为关注制度的透明性与可预测性。
她强调:“一个可预期、透明的投资审查流程至关重要,尤其是在新兴技术领域。这样的机制应能兼顾国家安全考量与市场竞争环境,避免对有价值的投资形成不必要的障碍。”
结构性改革是关键突破口
OECD经济事务司司长Jens Arnold则从更宏观的角度分析了当前东南亚所面临的挑战。他指出,该地区经济高度依赖出口与全球价值链的整合,但在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趋势下,区域国家必须加快自身的结构性改革。
“短期宏观政策固然重要,但从长期看,生产率提升、监管精简、服务业开放才是保持增长活力的根本。”Arnold还指出,OECD正在为多个东南亚国家提供对标型的经济政策建议,帮助其提升与国际同行的比较优势。
在他看来,改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确保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间的公平竞争,以及通过本地供应链增强外国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都是当前亟需推进的重点改革领域。
随着东南亚持续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在OECD等国际组织的推动下,公共与私营部门之间的对话与合作正成为推动改革、落实政策的关键机制。唯有通过系统性的制度创新与务实改革,该地区才能在全球投资版图中稳步前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