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APP下载
合作
商城
签到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系列采访·英雄未老】16岁加入中国远征军 九旬老战士最喜欢“光荣在党50年”勋章
2025-7-1 21:54
环球报
814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李迅典 庞越 林小艺】六层的红砖房,水泥砌成的台阶,没有电梯,这是一座典型的中国式老房子。2025年5月,《环球时报》记者走进抗战老兵张振鑫位于贵阳的家中,普通的家具陈设,面积不大的房子干净整齐。墙壁上悬挂着“抗日英雄”和“中华脊梁”的锦旗,中间是写有“光荣之家”的金属牌子,大大小小的勋章整齐地码放在桌子上,一尘不染。在回答“最喜欢哪枚勋章”时,张振鑫拿起“光荣在党50年”的勋章,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这枚!”

张振鑫是贵州桐梓县人,1927年出生,今年98岁,1943年入伍时还不满16岁。为了抗击日本侵略,加入中国远征军第八军军部直属炮兵营做炮兵记录手,负责记录、计算射击诸元,各类型炮弹数量等工作。参加过畹町、松山、滇缅、龙陵等战役,后又参加了抗美援朝,解放后,张振鑫在贵州省地矿局115地质大队工作,1985年退休。

据张振鑫回忆,1944年7月至9月,其所在的远征军第八军经九十余天战斗,攻克松山各据点全歼日军。此役打破日军滇西防御体系,为滇缅公路开通及全面反攻奠定基础。

“我当时的军长叫何绍周,副军长叫李弥,正连长叫杨严弟,副连长叫王会新”,时隔八十余载,张振鑫依旧清晰地报出了这些名字。

回忆起军旅生活,张振鑫说:“我们那时是炮兵,炮阵地的位置必须隐蔽,打仗时,我们躲在山背后开炮,炮弹落地点和打击效果我们看不到,全靠观察手报告,观察手将情况报告后,副连长传达命令,炮手们随即操作,我是记录手,专门负责记录各炮的弹药数量、方向、距离、高低角等关键数据,这些信息都得记在一张纸上,不能有丝毫差错。”

“做一名炮兵记录手需要非常认真和专注,因为一个微小的计算失误都可能导致炮弹偏离目标,造成严重后果。”张振鑫说,“当兵那会儿,我年纪还小,只有十几岁,可我算账算得准,计算这方面从没出过错,大伙儿对我特别信任。”

谈起1945年抗战胜利,张振鑫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日本刚刚宣布投降的时候我还在部队,同志们听到这个消息后,现场就沸腾了,所有人都欢呼雀跃!我们抱在一起,哭着笑着,那是一种从心底涌出来的喜悦,我们终于赢了!我们把日本人打投降,没有哪一份喜悦可以相比,打了胜仗老百姓终于不再受苦了。只是牺牲的同志太多了,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啊。”

1949年4月,张振鑫怀着对革命事业的向往,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入伍后,他全身心投入到军事训练和各项任务中,严格要求自己,因表现突出,于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如今已是一名拥有73年党龄的老党员了。张振鑫表示,入党以后他一直以实际行动践行入党誓言,将党的宗旨铭刻于心、贯彻于行,始终以高标准规范自身言行,为部队建设和新中国的建设事业添砖加瓦。在长达2个多小时的采访中,张振鑫常常呐呐自语:“我活下来不算什么,可惜那些死去的战友,他们没有看到这盛世。”

社区好帖更多帖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