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刘老庄连”举行仪式,纪念在战斗中殉国的八十二烈士。
任郭洋摄
图②:“刘老庄连”装甲步兵班正在进行战术攻防演练。
罗 暄摄
图③:“刘老庄连”演习车队向目标地域发起冲击。
杨仕伟摄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赴国难,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
战旗猎猎铸忠魂,英勇顽强守河山。在长达14年的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的历程中,无数英雄用鲜血和生命浇铸出民族精神的丰碑。“刘老庄连”、“狼牙山五壮士连”、“平型关大战突击连”、百团大战“白刃格斗英雄连”、夜袭阳明堡“战斗模范连”……从抗日烽火中走过来的英模部队,每一个闪光的名字、每一面光荣的战旗,都有气壮山河的英雄故事。
即日起,本报推出“永不褪色的战旗”系列报道,记者走进这些在抗日战争中取得功勋的部队,还原经典战斗场景,展现英模部队官兵在新时代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以奋斗姿态投身强军伟业的昂扬风貌。
——编 者
炎炎夏日,漠北草原某演兵场上战车疾驰,卷起漫天黄沙。一场实兵演练火热进行。
“‘敌’炮火覆盖主攻通路!”眼看进攻受阻,千钧一发之际,陆军第82集团军某旅“刘老庄连”连长朱明朝迅速调整部署,带领尖刀力量如离弦之箭般穿插“敌”后。硝烟弥漫间,官兵们奋勇冲锋,顺利撕开“敌”防线缺口。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连魂,深深铭刻在这支英雄连队的骨子里。”训练场上猎猎招展的红色战旗,将朱明朝的思绪带到了那段烽火岁月——
1943年3月18日,为掩护根据地群众和党政领导机关安全转移,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四连82名官兵在江苏淮阴刘老庄与数十倍于己的日伪军战斗,最终82位勇士全部壮烈牺牲。战斗结束后,当地为勇士们修建了墓碑,并选送82名优秀青年重新组建该连,这支英雄连队被命名为“刘老庄连”。
八十二烈士虽然离开了,但忠诚于党和人民的基因,在“刘老庄连”代代相传。新时代,“刘老庄连”传人赓续红色血脉,在强军兴军新征程中当先锋立新功,出色完成跨区演训、国庆阅兵、国际维和、抗洪抢险等重大任务,不断续写英雄连队新的传奇。
英雄的故事需要有人讲述,英雄的精神必须代代传承
在“刘老庄连”荣誉室里,陈列着一封泛黄的平安家信。
“儿在外身体很好,生活也很好,而现在的我比从前粗壮而高大了,请大人不要为念……”1943年,20岁出头的指导员李云鹏在抗日作战间隙,把思念写进这封信里,期盼着和平和团聚。
李云鹏坚信抗战一定能取得胜利,但他和战友们却没能等到那一天。为了守护人民群众,他们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从拂晓到黄昏,潮水般的敌人向阵地压来。在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鹏的指挥下,勇士们用刺刀、用枪托、用铁锹,甚至用牙齿,与敌人殊死搏斗。无一投降者,无一生还者,82名年轻官兵的生命定格在刘老庄。”荣誉室里,解说员张宇航深情讲述着,新下连的战士们聆听着、沉思着、感动着。
还是一名义务兵时,张宇航被英烈精神深深触动,主动报名担任荣誉室解说员。时任指导员鼓励他:“要干就干好,做难事必有所得。”深夜,张宇航一个人铆在荣誉室里,背解说词、熟悉流程。一边学习,一边被英雄的事迹感染和鼓舞。
“英雄的故事需要有人讲述,英雄的精神必须代代传承。”张宇航说,担任解说员两年来,他为千余人次讲述了“刘老庄连”的故事。张宇航每年都会给新兵讲述连史,看着新兵们眼神里燃起对英雄的敬仰、对连队的向往,他的心中也充满了力量。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英烈的血流干了,但连魂永远滚烫!”一班副班长邓江林说,八十二烈士浴血奋战、向死而生的战斗故事,鼓舞着“刘老庄连”官兵敢于斗争、敢于胜利,靠无畏气概战胜一切困难。
那年,装甲射击技师曹宝刚和几名战友作为旅队代表,参加中部战区组织的坦克比武。作为炮手,曹宝刚在车内战位狭小,通过断崖、凹凸路等路面时,基本上就是“车在天上飞,人在车里飞”,经常被撞得鼻青脸肿,却始终保持搜索目标的姿态。
“传承英雄的血脉,决不能砸了连队的招牌。越是难走的路,越要走到底。”曹宝刚在日记里写道。比赛中,曹宝刚所在车组3人密切配合,曹宝刚8个目标全部命中,车组总评第一。回到连队,在战友们的见证下,曹宝刚将奖杯放进荣誉室,“作为‘刘老庄连’的兵,没有给连队丢脸!”
“刘老庄连”有两面被视为“传家宝”的旗帜:一面是82年前连队被命名为“刘老庄连”时上级授予的连旗,承载着连队的辉煌历史;另一面是“勇士旗”,上面有历年被授予“新时代刘老庄八十二勇士”的官兵签名,这个奖项在官兵心中比年底评功评奖的分量还重……
勇士用生命染红连旗,“刘老庄连”官兵对胜利充满渴望。一次实兵演习中,战士熊江鑫和两名战友迂回穿插,遭遇障碍阻拦,在爆破器材用尽的情况下,为尽快突破障碍,他们徒手撕开铁丝网,双手满是伤口、鲜血直流,仍勇猛冲锋,圆满完成任务。
连队是个大熔炉,一茬茬官兵在奋斗中百炼成钢
连队营房前,一棵3米多高的松树苍翠挺拔。4年前,这棵松树还是一棵小树苗,战士们将它从千里之外的江苏淮安市淮阴八十二烈士陵园移植而来。
“这棵松树,在浸染过英雄热血的土地上孕育,在飘扬着英雄战旗的连队成长,如今成为连队的精神坐标。”“刘老庄连”指导员戴天骄说,“小树在官兵们浇灌下日渐长大,一茬茬官兵在英雄精神滋养下奋斗成长。”
“在我的家乡刘老庄,青年能到‘刘老庄连’当兵,是最光荣的事。”上等兵许苏广在新兵连时,为了成为“刘老庄连”的一员,每天加紧苦练,两个月下来,体重减去了30斤,终于以优秀成绩来到这支英雄连队,“那时候,练得比较狠,战友们讲笑话都不敢听,怕笑得腹部肌肉痛!”
去年3月18日,连队安排许苏广回家乡参加纪念活动,他激动得夜里睡不着觉,期待家人看到自己穿上军装的样子。仪式现场,有上万人参加,烈士陵园前那条大路上,绵延几公里都是车流。
“这是咱们‘刘老庄连’的兵,一看就是好兵!”听到旁边有乡亲们称赞连队,许苏广自豪不已:“如今我手握钢枪,训练更加刻苦,要对得起人民群众的信任,像先烈一样担起保家卫国的重任!”
英雄故事传佳话,英雄后人再出发。82年来,有170名刘老庄籍战士在连队矢志奋斗、成长成才。
五班长杨永杰,是一名刘老庄籍战士。八十二烈士陵园高耸的纪念碑、烈士们经久流传的故事,让他从小立下从军报国的梦想。入伍后,当得知“刘老庄连”距离新兵连不到100米时,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写下了加入“刘老庄连”的自荐信,并如愿成为连队第6300名战士。
让他感到更幸运的是,入连仪式那一天,他在连队荣誉室展墙上的一张照片里,找到了初中时的自己。那时,连队官兵与刘老庄群众一起纪念八十二烈士,作为学生代表的杨永杰站在官兵一旁,留下了宝贵的合影。
晚上,杨永杰兴奋地把这个消息告诉家人,家人嘱咐他:“你在连队要好好干,这个单位对刘老庄有恩情。”从那时起,杨永杰便树立了一个信念——身为“刘老庄连”的兵,必须争第一!
入伍第二年,杨永杰代表连队参加旅预提指挥军士集训。那段时间,他的腿旧病复发,跑步多了胀痛不已。“八十二烈士以身殉国,为了人民牺牲生命,我的这点痛又算什么?”杨永杰鼓励自己坚持科学训练,针对弱项不断加练。最终,他在集训队中综合成绩位列第一。
“刘老庄连”是个锻炼人的大熔炉,一茬茬官兵在奋斗中,收获了累累硕果:硕士毕业的战士王麟虎,初入军营时战术训练动作不标准、整理内务叠不出“豆腐块”,他针对弱势课目不断加练,“努力把每件小事做好”,身上的“兵味”越来越强;二班副班长李家成从一个爱打游戏、体能成绩不及格的新兵,通过努力成长为连队的理论骨干、体能达人……
即使面对再难再重的任务,也要以最高标准完成
3分45秒,是连队参与维和期间,快速反应班第一次出动的速度。对于这个已大幅快于联合国规定时限的出动速度,快速反应班班长王祥并不满足。“在旅里我们代表连队争第一,走出国门要拿出中国军队的最高水平!”王祥表示。
2022年底,“刘老庄连”抽组官兵,随中国第九批赴南苏丹(朱巴)维和步兵营奔赴维和战场,担负营区应急处突任务。根据任务需要,连队需要成立快速反应班,遴选了10名党员加入,其中能力出众的战士王祥被推选为班长。
为了加快出动速度,王祥和战友们与时间赛跑,将披装、取枪、登车、机动等环节拆解出数十个动作点,细化到哪几秒该做什么。出动速度纪录不断被刷新,每一秒的提升都是不断探索换来的。“别看每次只是提升几秒,但在战场上,几秒钟可能关乎生死。”王祥表示。
在联合国战备能力检验评估时,王祥带领快速反应班,仅用时113秒就完成出动准备,赢得联合国官员的赞扬:“这个速度,只有中国军人能做到!”
“挺膺担当,勇挑重任,即使面对再难再重的任务,‘刘老庄连’也要以最高标准完成。”戴天骄表示。
八十二烈士面对敌人誓死不退,只因身后是祖国和人民。新时代的“刘老庄连”传人,依然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举过头顶。
2023年夏天,华北多地遭遇洪涝灾害。8月初,旅队接到命令,前往天津抗洪。早就在车场完成出动准备的“刘老庄连”官兵,眼看卡车一辆接一辆驶出营区,却迟迟未接到出动命令。原来,彼时连队大部分官兵都在遥远的南苏丹维和,留守的26名战士中,19名是平均年龄不到20岁的义务兵。考虑到任务险重,上级没有将他们列入其中。
“当年八十二烈士为保护群众全部牺牲,如今群众需要帮助,‘刘老庄连’不能缺席!”任务当前,“刘老庄连”战士们写下请战书,26枚红手印力透纸背。深夜,他们和衣而睡,连背囊都没有解开。
得到旅党委同意后,官兵们紧急出动前往任务区,大家装沙土、垒沙袋,奋战到正午,烈日撕开云层,脖颈晒得蜕皮,迷彩服硬成泥壳,脚底磨出血泡。他们咬紧牙关挥锹奔忙,没有一丝松懈。
经过11天接续奋战,任务区险情得到控制。临行前,26名官兵在借宿的学校教室里,写下几个字:“你们好好学习,我们保家卫国。”简单的话语,恰如请战书上那26枚红手印一般,意气风发、镌刻忠诚。
这份忠诚,写在练兵备战的行动中。改革转型期间,上级赋予“刘老庄连”装甲步兵班课目示范任务。作为课目示范班长的一级上士吕康存,每天加班加点学习。压力大的时候,他就静静坐在荣誉室角落,望向墙上的红色战旗,从先烈们的故事中汲取力量。
“为了不犯困,我就到炊事班拿两颗大蒜,半夜困了就嚼大蒜,只为不耽误任务进度。”吕康存说,经过不断修改,最终敲定了课目实施方案,课目顺利通过验收,并得到集团军领导的高度认可。
近年来,连队紧盯作战需求,锤炼敢打必胜的精兵:连队2/3以上的官兵通过了职业技能鉴定,10多名官兵军事体能训练成绩达到“特三”级以上,七成以上官兵成为可多岗位履职的复合型人才。决胜未来战场,连队还主动请缨担负旅无人智能作战试点任务,培养出一批骨干人才……
在连队营房墙上,张贴着新下连战士的誓言——“先烈们,请放心:若战争来临,我们定会像你们一样,用胸膛堵住敌人的炮火;若灾难突至,我们必定冲锋在前,护百姓周全……”坚定的文字,诉说着英雄传人保家卫国的如磐信念。
训练场上,官兵们龙腾虎跃、吼声震天,他们信心满怀、誓言铿锵:“生命不息,战斗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