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APP下载
合作
商城
签到
新兴市场国家如何应对美元稳定币影响?业内人士:暗藏巨大监管风险
2025-7-15 07:02
环球报
971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王冬】“未来一周的讨论可能会深刻改变美国人的资金使用方式。”美国数字新闻网站“Axios”13日报道称,在7月14日开启的一周内,美国国会众议院将对《指导与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又称《天才法案》)进行投票,为与美元挂钩的加密货币创造首个监管框架。该法案已于上个月在参议院获得两党支持,有望成为美国国会有史以来通过的第一项重大加密货币监管措施。美国“政客”网站报道认为,该法案最终获总统特朗普签署后,会极大地推动加密货币行业发展,该行业多年来一直在努力融入金融行业的主流。

莲华资产管理公司管理合伙人、首席信息官洪灏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美元稳定币的核心价值之一在于其应用于跨境支付的潜力,这将有助于维系美元的国际支付主导地位。当前,全球跨境支付体系由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等美元清算系统主导,但近年来随着中国跨境电商的迅速发展,基于人民币的跨境支付系统正在快速成熟,虽然目前还没有达到可以挑战美元跨境支付系统的实力,仍旧令美国感受到一定冲击力。洪灏分析称,美元稳定币的推广,可以被视作美国为统一替代性支付渠道、巩固其全球交易结算份额的关键举措。根据SWIFT今年年初的统计数据,美元在全球支付的占比上升到50.2%。洪灏称,美元占据全球储备货币超过50%,占据全球外汇市场近90%的交易量,处于“绝对核心”地位,这就使美元稳定币同美元正式挂钩后,具备同后者几乎相等的地位。

谈及美国现政府积极推动虚拟货币监管松绑的原因,洪灏认为,其动机具有双重性。首先,是特朗普个人利益的驱动。“在币圈,‘流量即财富’。”洪灏表示,特朗普坐拥巨大流量,他可能看中了“发币”可轻易撬动数十亿乃至百亿美元财富的案例,这样的财富积累模式远超其依靠房地产主业累积的身家。其次,是对于半导体等产业战略的考量。洪灏表示,尽管各国在监管层面都对加密货币采取比较谨慎的态度,但不可否认的是,加密货币“挖矿”对算力的极致需求,为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国内的“挖矿热”曾助力中国占据全球过半算力份额。美国后来居上,过去十年一些半导体企业,如英伟达、台积电的飞速发展与此密切相关。

对于新兴市场国家如何应对美元稳定币的影响,洪灏认为,全球稳定币市场将大致复制现有储备货币格局——美元50%、黄金22%、欧元10%,形成虚拟空间中的“新布雷顿森林体系”。但他也强烈警示这一进程蕴含的巨大监管风险。首先是挤兑与“脱锚”危机,比如在2023年的硅谷银行倒闭事件中,全球第二大稳定币USDC因其储备金存放于该行而险遭“归零”,此前算法稳定币Terra LUNA在市场暴跌时因机制缺陷瞬间崩盘。其次是发行主体资质动态风险。稳定币牌照审批对发行主体有一定要求,但这些主体企业盛衰无常,昔日巨头也可能迅速沦为金融市场动荡的根源,其发行的稳定币将面临巨大的偿付能力与监管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加速推进美元稳定币的决定,同特朗普政府发起所谓的“对等关税”导致美国股债汇市场剧烈波动,不少投资者开始质疑这与美债信用的时间点相吻合。事实上,在过去数年间,外国机构投资者已经陆续从美债市场中撤出。洪灏向记者表示:“稳定币必须锚定高信用资产,美债或黄金是主要选择。由于黄金体量远逊于美债,美债仍是首选‘锚’。”

对于“美元稳定币是否成为美债接盘侠”的猜想,洪灏表示:“稳定币发行商天然倾向将储备金配置于美债等安全资产,这样既可锚定稳定币的币值,又能赚取利息。但当前稳定币总规模仅约2000亿至3000亿美元,即便增长至1万亿美元,相对于36万亿美元的美债存量,实质性影响有限。”

社区好帖更多帖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