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每日新闻》7月13日文章,原题:成本上涨催生日本“无厨房食堂”风潮 随着米价等食品价格持续上涨挤压日本家庭预算,作为“工作燃料”的午餐开销变得不容小觑。传统企业自营食堂日渐式微之际,新型食堂模式正在悄然兴起。6月初的午间,位于东京都港区的东京之星银行总部5楼食堂里职员络绎不绝。当日午餐提供4种选择:糖醋肉配沙拉和米饭,塔可饭(一种日式快餐),牛筋咖喱配厚炸豆腐,以及搭配天妇罗的荞麦面。菜品均由当地一家餐饮公司供应。
此前该银行将盒饭销售业务外包,但因菜色单一、每日雷同而招致差评。经多方考量,银行最终选择了“无厨房食堂”这种无需烹饪区、能活用现有空间且初期成本低的配餐模式。总务部长成川二郎回忆称:“我们的初衷是想让员工吃上热餐,但大楼结构不允许使用燃气。”
这些仅需微波炉加热、会议桌就能供餐的餐品,口味与营养均衡俱佳。经过试吃活动后,东京之星银行最终与千代田区专业配餐公司签约,每份定价约500日元(约合24.3元人民币),较周边餐厅便宜许多,几乎日日售罄。
配备厨房的日本传统企业食堂数量持续萎缩。日本厚生劳动省年度统计显示,职场供餐设施在2003财年末达到6859处的峰值,至2023财年已降至4930处。同时,“第三次涨薪”模式正受追捧,即通过发放企业福利而非涨工资来提升员工可支配收入。例如,日本推出“餐券餐厅”计划,员工可以使用预存餐费补贴的专用IC卡买饭,企业与员工每月各负担3500日元,在特定条件下可享受免税优惠。该计划已覆盖全国25万家餐饮店和便利店,今年约3000家企业为员工提供这项服务。
职业咨询公司分析师佐贺俊一郎称,泡沫经济破灭后,企业食堂因运营困难持续减少。即便后疫情时代员工回归办公室,自建食堂的企业数量也不会回升。“越来越多企业将盒饭供应、餐补等福利纳入员工保障体系,这股趋势将持续强化。”他特别强调,“无论是应届生还是职场人士,都有相当比例人群将优厚福利与薪资并列作为择业标准。”(作者山本萌,余枫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