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根據科技部資助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約七分之一的菲律濱女性可能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這種病毒可能導致子宮頸癌。
這項名為“戰勝HPV”的研究調查了馬尼拉市敦洛區與甲美地省納伊克鎮共1100名21歲以上女性的性行為與生活史。研究透過子宮頸抹片檢查來檢測子宮頸異常情況,並進行HPV基因分型檢測。
結果顯示,敦洛區15.1%的女性HPV檢測呈陽性,而納伊克鎮的女性感染率為12.8%。
在HPV感染者中,49%感染多重基因型,78.95%為持續性HPV感染。
研究主持人陳登戈醫生(Ourlad Tantengco)在報告中指出,其中一名女性甚至感染了六種HPV基因型。
擔任該研究社區醫師的陳登戈表示:“與僅感染單一病毒者相比,這類感染者日後罹患子宮頸癌的風險更高。”
陳登戈解釋,高風險HPV可能導致多種癌症,包括陰道癌、外陰癌,以及男性也可能罹患的口咽癌。
陳登戈強調:“若持續感染高風險HPV,五到十年後可能引發女性子宮頸癌。”
他補充:“在這項研究中,我們發現若感染HPV 16型、18型和52型,罹患子宮頸癌的風險是未感染者的九倍。”
研究同時指出,女性每延遲一年發生首次性行為,感染高風險HPV的機率就會降低約5.44%。
然而,每增加一名終生性伴侶,感染高風險HPV的機率將上升10.91%;每增加一名終生口交伴侶,感染風險則提高10.58%。
更新數據與及時應對
陳登戈表示,這項研究旨在更新菲律濱的HPV感染數據,菲國上次相關數據收集可追溯至1998年在菲律濱總醫院進行的調查。
最新研究發現,HPV-52型已取代1998年研究中的主流病毒株HPV-16型和18型,成為當前最主要的高風險基因型。
根據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資料,HPV-52型是全球侵襲性子宮頸癌中最常見的高風險類型之一。
陳登戈特別指出,HPV-52型在東南亞和東亞地區尤為普遍。
研究也記錄了敦洛區和納伊克鎮偏低的子宮頸篩檢率(分別為37%和40%)、HPV疫苗認知度(37%和40%),以及疫苗接種率(3.0%和4.4%)。
陳登戈呼籲加強健康教育時強調:“不僅是醫療專業人員、醫生和護士,家庭成員、朋友以及周遭人群都應該參與。我們也可分享HPV疫苗相關資訊,網絡也是重要資訊來源。”
並非絕症
基於最新研究結果,陳登戈呼籲民眾接受HPV篩檢以早期發現,並接種HPV疫苗,強調感染該病毒“並非絕症”。
他表示:“這確實不算是絕症,因為某些基因型雖然會持續感染,但導致子宮頸癌的可能性非常非常低。即便病毒會終身存在,也不意味著被判死刑。”
他補充:“我們鼓勵定期篩檢,每3年進行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或每5到10年做一次DNA檢測,因為若能早期發現,就能及時治療。”
衛生部先前宣布,計劃為年僅9歲的女童接種HPV疫苗。
陳登戈也敦促地方政府部門撥款支持HPV疫苗接種和篩檢計劃。
陳登戈強調:“地方政府有權決定其轄區內的衛生保健項目。因此,我希望地方政府能考慮為此提供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