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倪浩 张依依】7月17日下午,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天,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大中华区首席代表张晓平在展馆现场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积极多元化布局大豆海外市场以排除单一市场依赖风险,加之近年来一些市场和非市场因素影响,美国大豆在中国市场份额有所下降。不过他也认为,“排除干扰因素回归贸易本质后,相信中美大豆合作将迎来进一步的发展空间,这将是美国大豆致力于在中国发展的信心所在。”
采访中,张晓平也强调,美国豆农非常珍惜和重视中国市场带来的发展机遇,他们也并不赞成美国政府用关税手段作为寻求所谓贸易平衡的手段。
2018年美国政府对中国发起贸易战,为保障粮食安全并规避过度依赖一国的市场风险,中国对大豆等粮食作物进口进行了多元化布局,美国大豆在中国的进口比重开始下降,并被巴西大豆超越。张晓平说,全球大豆贸易规模年年增长,中国因经济发展对大豆的进口需求基本上也在逐年攀升,但美国大豆近年来在中国市场上的份额确实呈现下降趋势,从最高时占中国进口份额的60%,下降到了目前的22%左右,这里面既有市场因素,也有不可忽视的非市场因素。
虽然美国大豆在中国进口中的份额有所下降,但张晓平向《环球时报》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依然是美国大豆最大的单一进口国家,在所有海外市场中,依然名列第一。“这足见中国市场对美国大豆的重要性。”张晓平强调,“所以美国大豆产业非常珍视中国市场,重视过去43年间与中国产业建立起来的紧密伙伴关系。”
今年4月2日,美国宣布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主要贸易伙伴实施对等关税,中美贸易受到明显冲击。张晓平说,“美国大豆也受到波及,关税让美国大豆进入中国失去了价格竞争力,确实造成了销售上的困难。”他强调说,“从美国大豆产业的角度来看,他们是反对政府用关税手段去实现所谓的贸易平衡,关税只能起到限制贸易的作用。所以美国农民是不赞成这样的做法,他们认为这是一种人为的打扰。”
“对于美国大豆产业来讲,突然的关税措施是他们意想不到的,也是控制不了的一种不确定性。”张晓平说,“美国大豆产业自1982年到中国,并承诺通过更好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服务于中国市场。现在,我们就要致力于在不确定性中不断注入确定性,以更好的大豆产品、更好的供应服务,来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
张晓平向《环球时报》指出,中美大豆贸易虽受外部环境影响遇到一些问题,但是困难中往往孕育着机会,从而意味着未来两者之间的合作有更大的潜力可挖,这为美国大豆带来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