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當美國官員本月在吉隆坡與菲律濱對等單位的官員會談討論關鍵礦產時,外界鮮少意識到這場低調對話的重要性:這標誌著現代科技與國家安全所需資源的全球競逐已開闢新戰線。
如今美菲潛在的稀土協議,使這個東南亞國家長期被忽視的戰略礦產儲量浮上檯面——同時曝光的還有菲國原材料數十年來持續流向中國的現象。
業內人士指出,馬尼拉可能多年來在無意間,為中國製造智慧手機、電動車乃至導彈、衛星與軍機提供了關鍵原料。
根據美國國務院聲明,在7月10日的吉隆坡會談中,美國國務院助理國務卿魯比奧向菲律濱外交部長拉扎羅(Maria Theresa Lazaro)表示,華府對“菲律濱豐富的關鍵礦產資源深感興趣,並強調關鍵礦產供應鏈多元化的必要性”。
儘管美國總統特朗普與菲律濱總統小馬科斯在7月22日聯合記者會未提及相關協議,但小馬科斯于7月28日週一發表國情咨文時,已將“關鍵礦產”列為重點發展領域。
中國4月宣佈限制對美出口屬“關鍵礦產”中對國防與先進科技至關重要的類別的“稀土元素”後,華府隨即重新聚焦確保礦產供應鏈安全。
17種金屬元素被歸類為稀土。根據華盛頓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資料,北京的出口限制針對其中7種:鈧、釤、釓、鋱、鏑、□和釔,以及對國防、能源和汽車產業至關重要的磁鐵。
該智庫表示,此舉是對“特朗普提高中國商品關稅”的直接回應。
在7月15日東亞印太小組委員會題為“打破中國對關鍵礦產供應鏈的扼制”的聽證會上,加州共和黨眾議員Young Kim警告,中國“控制全球92%的稀土元素加工,並主導電池和磁鐵元件的製造”。
Young Kim表示:“這種扼制,加上中國在全球礦業投資數百億美元以及價格操縱和出口限制等策略,對美國及其盟友構成直接威脅。”她呼籲與美國盟友合作建立“非中國供應鏈”。
隱藏的資源
菲律濱不僅是一個戰略位置重要的群島,還擁有大量尚未充分勘探的稀土元素儲量。然而,由于資源不足,這些礦藏迄今僅進行零星研究。
一位在菲律濱和海外都有經驗的資深採礦工程師告訴《This Week in Asia》,當地礦業公司並未積極開採稀土。
該工程師表示:“據我所知,這些礦物可能與紅土鎳礦及鋁土礦等礦床中,但具體位置尚不明確。”
馬尼拉亞典耀大學榮譽教授、地質學家克拉維裡亞博士(Rene Juna Claveria)引用菲律濱工業、能源與新興技術理事會的研究指出,中國禁運的稀土元素“鈧”已於三描禮士省、南殊裡餚省及巴拉灣省的富鎳紅土礦床中被發現。
長期研究稀土的克拉維裡亞上月在馬尼拉天文台講座中解釋,菲律濱“作為紅土鎳礦原料主要出口國,境內缺乏鎳及副產品加工廠”。
他說:“遺憾的是,出口原礦使我們無法獲取鈧元素的附加價值,這意味中國成為加工方,鈧資源實質歸其所有。”
克拉維裡亞強調,稀土對“智慧手機、電動車、風力渦輪機、半導體、核反應爐”及飛機導航系統等高科技產品的製造“至關重要”。
他指出:“本質上,若缺乏這些元素,多數高科技產品將難以問世。”
克拉維裡亞補充,菲律濱沿海黑砂中蘊藏稀土礦物,並指控外國實體曾使用大型挖泥船採掘,導致海岸線變形。
克拉維裡亞指出,中國在稀土加工領域的主導地位,源于數十年來對稀土元素分離這項“極其繁瑣困難製程”的持續投入。
他表示:“相較之下,美國未能堅持。中國是目前唯一能提煉高純度稀土元素的國家。”
他認為,菲律濱尚未充分認識自身稀土潛力,建議對所有運營中及廢棄礦場進行全面盤點。
商業與行銷服務公司eManagement總經理、財務風險分析師喬納森。拉維拉斯提出,與美國“共同開發”稀土資源也是可行選項。
因議題敏感性要求匿名的採礦工程師對美方資金合作持審慎歡迎態度,但強調“開採議題為時過早”。
他說:“需先進行礦產勘探,繼而詳查、可行性研究,前述步驟均獲肯定結果後方能開採。”他強調,政府通常不執行詳勘工作,因該階段成本高昂且風險極大。
他補充:“通常資助基礎研究後,將成果提供予有興趣的私營企業延續後續工作。”
該工程師也警告環境風險:“鑑于稀土礦可能與鋁土礦及紅土礦伴生,露天開採將難以避免。”
克拉維裡亞在講座中呼應此憂慮,舉例美國多處稀土礦場曾因環保違規遭關閉。
儘管《This Week in Asia》多次請求提供詳情,克拉維裡亞未予回應。其稀土講座直播內容也已從馬尼拉天文台社群媒體頁面悄然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