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倪浩 陈子帅】美国政府7月31日宣布,8月7日起,将对多个国家和地区征收10%至41%不等的“对等关税”,如有国家或地区通过第三地转运方式规避关税,将被征收40%的转运税。《纽约时报》4日报道称,新规适用于任何国家而不仅仅是中国。但中国凭借庞大的工厂基础设施和磅礴的制造业雄心,已成为建立此类全球运输网络的主要国家,将是受影响最大的国家。5日,多位受访者对《环球时报》表示,中国与东南亚经济互补,产业链紧密融合,美国转运关税无法让两者“脱钩断链”。面对美国的关税施压,中国企业也在积极应对。
缺乏细节,政策如何落地仍模糊
一家在马来西亚设有分支机构的转口贸易公司相关负责人对《环球时报》记者介绍说,“实际上,从5月6日开始,马来西亚就收紧了转口贸易政策,很难拿到原产地证书了。缺少该证书会使商品进入美国市场时面临更高的门槛,由此导致相关企业开拓美国市场的难度大幅增加,客户数量也因此减少。”
这位负责人还称,8月7日起,美国将加强对转口贸易的监管,这意味着那些仅通过第三国(如马来西亚)进行简单转运、未在当地进行实质性生产的商品,将被美国认定为“规避关税”,从而被征收40%的转运关税,单纯的转口贸易将面临更大压力。
“但在马来西亚设厂生产,符合原产地原则将不属于转口贸易范畴,就不受牵连,将适用于19%的关税。”他同时表示,8月7日生效的所谓转运关税定义仍然比较模糊,不知具体如何落地。
北京广问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管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转运关税并非规范且常用的海关贸易术语,且美国政府目前尚未对此作出明确定义,因此政策实施仍然比较模糊。转运商品有可能是指来自第三国仅进行轻微加工、贴上原产地标签再进入美国的产品,也有可能是采用了当地原材料进行不同程度的加工组装,拿到了原产地证书的产品。管健进一步表示,以越南为例,取得原产地证书的规定非常复杂,加上最终还要看美国的定义,因此到底什么是转运商品非常不好界定。
“美国近年来一直推行单边关税政策,全球产业链日趋复杂。对美国海关而言,查验海量进口商品是否符合要求,不但工作量大而且存在技术难度,使得这项政策在执行层面面临多重挑战。”管健认为,如果美国缺乏后续细节公布,那么转运关税对企业尤其是中国企业的影响仍难评估。
无法让中国与东南亚“脱钩断链”
《纽约时报》5日称,打压转口贸易将严重冲击东南亚的这些中国邻国,因为该地区严重依赖中国原材料和零部件,而且中国投资帮助它们实现了经济更快增长。文章以马来西亚太阳能产业为例报道称,该国本土使用的太阳能电池板中,逾75%从中国进口。从长远来看,马来西亚想让中国公司重启在该国因为美国关税而闲置的工厂,为其国内市场生产太阳能电池板。
“美国试图用关税政策迫使东南亚与中国‘脱钩断链’事实上是做不到的,因为中国与东南亚的产业链已紧密结合在一起了。”管健说,“我们有很多东南亚国家电子和新能源行业的企业客户,据他们反馈,这些企业有很多生产都依赖中国,即便是考虑到关税,日韩也难以在成本和效率上替代。”
英国广播公司(BBC)援引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所越南研究项目访问学者阮克江的观点报道称,东南亚与中国的深度交织,让其供应链多元化“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而对于东南亚国家来说,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保持紧密联系也很自然,毕竟双方比邻而居。马来西亚北方大学教授林福炎表示,展望未来,东南亚国家仍将需要中国作为可靠的贸易伙伴,美国已被证明不可靠且充满不确定性。他说,“东盟国家必须确保与中国供应链的更深度融合,而不仅仅是‘转运’,这对东盟和中国都有好处,也能降低对美国的经济依赖。”
多管齐下,中国积极应对
在采访中,管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达了一个观点——美国转运关税政策已出,虽细节模糊,但中国企业迟早要面对,应及时做好准备。
总部位于上海,并已于上交所主板上市的国内某消费电子企业已在越南、印度和墨西哥布局了三大海外制造基地。该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环球时报》记者,2024年公司在印度和越南已实现规模化量产交付,墨西哥制造基地也在推进实现量产。她说,海外布局是公司发展的战略安排,同时也有效对冲了关税影响。记者了解到,该公司越南基地去年实现了每月近百万台的出货量,并已构建了当地供应链配套体系。上述工作人员称,全球化的多元产品布局,让公司抗风险能力持续提升。
上海岱美也是一家上市公司,主要从事乘用车零部件的研发,并在墨西哥设有生产基地。《环球时报》记者注意到,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该公司证券事务工作人员称,公司从墨西哥出口到美国的产品符合美墨加协定,无需承担关税,所以不受目前关税政策影响。
深圳驰为创新总经理杨利华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高峰时期,美国市场占了该公司大约一半的业务,但随着近年来不断推进海外市场多元化,美国市场占比已下降到15%。目前,杨利华仍在努力开发更多的海外市场。其中,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金砖国家成为重点方向。
管健认为,走出去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阶段,去与美国签有贸易协议的国家设厂可有效规避美国相关关税。除此之外,中国企业应进一步多元化布局海外市场,例如强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同时加大自主研发,提升产业链的安全可控程度,并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以此保持市场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