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APP下载
合作
商城
签到
财经观察:多国对美投资承诺为何纷纷“缩水”?
2025-8-7 07:23
环球报
858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编者的话:近期,美国政府在与盟友进行关税谈判后,多次高调宣布获得数千亿美元的投资承诺,但各方对投资结构与利润归属的表述却大相径庭。韩国、日本和欧盟虽分别宣布“投资”3500亿、5500亿和6000亿美元,但多为贷款或担保,缺乏正式联合声明,美方则强调“绝大部分利润归美国人民所有”。在这种表述错位下,外界纷纷质疑这些“投资”是否真能落地,又或只是政治意图主导下的“注水游戏”。《纽约时报》称,美国及其贸易伙伴对投资的解读出现巨大分歧,凸显了这些华而不实的承诺的脆弱性。

日本:直接投资仅占1%至2%

在日美达成贸易协议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平台发文宣布,日本将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美国将获得90%的利润。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也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表示:“90%的利润将归美国纳税人,剩下的10%将分配给日本。”

不过,日本经济再生担当大臣赤泽亮正在日本NHK电视台的节目中解释说,在最高5500亿美元对美投资框架中,“直接投资仅占1%至2%”,其余为贷款性质。至于投资的落实时间,他表示,“能在特朗普总统任期内完成就好”。

需要注意的是,5500亿美元并不是实际的投资金额,而是日本国际协力银行等政府背景金融机构可提供的出资、贷款和贷款担保的上限额度。具体涵盖的投资领域包括汽车、造船、能源、半导体、关键矿产、医药品、钢铁等9个产业。

由于日美谈判内容尚未公开,且双方就各项议题发布的信息也不完全一致,这引起了日本国内的担忧。

日本庆应大学教授白井小百合认为,特朗普愿意接受协议的主要原因是“5500亿美元的巨额投资”。白宫官网上还列出了其他协议内容,如购买100架波音客机,每年追加数十亿美元的防卫装备采购等。但白井认为:“日本对美贸易顺差为650亿美元,仅靠增加稻米、飞机进口并不能减少一半顺差。”白井还称:“日本过度依赖对美出口,必须重新思考增长战略,构建不依赖美国的经济结构,在亚洲内部扩大内需、促进增长,也非常重要。”

日本明星大学教授细川昌彦表示:“正因为没有书面协议才会发生这种情况。现在的宣传让人误以为,日本是奉特朗普之命投资。我们必须尽快制定书面协议,否则美国会不断单方面宣传对自己有利的内容。”

一桥大学名誉教授野口悠纪雄在日本《钻石周刊》上撰文,对5500亿美元投资计划表示质疑,认为其在时间限制、投资决策的主导者等方面存在不明确的地方。如果日本政府提供过于优厚的条件,确实可能导致企业踊跃申请对美投资项目。但这样一来,日本国内的投资就可能减少,从而拉低总需求,拖累经济增长。投资下降还将导致日本国内生产能力下降,使日本面临产业空心化的风险。

韩媒:给争议留下伏笔

韩美近期公布的3500亿美元基金协议,也成为这场“表述不一”游戏中的一个案例。据韩国《朝鲜日报》报道,卢特尼克7月30日在社交平台X发文称,韩国将按照特朗普的指示向美国投资3500亿美元,项目将由特朗普本人选定,美国人民将获得90%的投资利润。特朗普也证实,韩方将提供“3500亿美元+”的投资,并将在韩国总统李在明访美期间公布追加投资计划。

然而,韩国总统室政策室室长金容范随后召开记者会回应称,3500亿美元中的绝大部分将以贷款和贷款担保的形式提供。韩方认为,“90%利润”应视为“再投资”或“收益留存”,并非直接归属美国。他还表示,尽管双方就投资协议达成一定共识,但内容被记录在备忘录中,尚不能完全公开。金容范强调,韩方并未与美方就“90%—10%”的收益分配比例达成明确共识,该表述“似是借用了与日本谈判时的措辞”。

韩国国内对“投资换关税”的方案反应复杂。舆论一方面关注汽车和半导体关税下调带来的现实利好,另一方面也对政府承诺的巨额投资感到忧虑。

韩国《中央日报》称,若以2024年韩国名义GDP(1.87万亿美元)计算,3500亿美元投资额占比达18.7%,明显高于日本对美投资在其GDP中的占比(13.7%)。有观点质疑:“为何韩国经济体量小于日本却作出更大比例的投资承诺?”还有舆论担忧,该基金可能主要用于“美方主导项目”,韩企或仅作为执行方参与,难以掌握实际决策权,甚至面临“为美方兜底”的风险。

韩国《每日经济》称,此次投资承诺虽为韩方换得包括汽车在内的关税下调,对出口型企业而言直接缓解了贸易压力,但与此同时,项目选定由美方主导、基金利润再投资方向不明,也可能使该基金成为美国推动自身战略产业布局的关键工具。此外,大米、牛肉等农产品市场开放、数字监管政策以及国防费与美制武器采购等议题未被纳入协议,为美方今后重新提及相关争议留下潜在伏笔。

德媒:这只是一个心理游戏

德国《慕尼黑水星报》称,欧盟和美国就关税争端达成协议,其中包括未来几年将在美国追加投资6000亿美元。但仅数小时后,欧盟委员会就“澄清”,6000亿美元指的是企业的投资意向。欧盟高级官员表示,“对美投资的资金完全来自企业,欧盟委员会作为公共机构,无法保证这一点。这取决于私营企业的意愿。”

《纽约时报》称,欧盟委员会是欧盟负责贸易谈判的行政机构,它可以在组织和鼓励大规模投资方面发挥作用,但不能强制企业投资。那欧盟是如何得出6000亿美元这个数字的呢?欧盟官员表示:“这个数字是基于与各商业协会和公司进行的详细讨论,以确定它们的投资意向。”

然而,据德国《图片报》报道,欧盟最初提出的金额是5000亿美元,特朗普提高到6000亿美元。

德国经济研究所(IW)外贸专家马特斯对德国《明镜》周刊表示:“我认为欧盟委员会在作出这一承诺之前已经试探过欧洲企业。我们已经从汽车制造商那里得知,他们希望在美国建造新工厂。尽管如此,欧盟承诺的6000亿美元仍然是一笔巨款。”近年来,欧盟对美直接投资波动很大,2020年曾达到2430亿欧元,但随后几年大幅减少。

“这只是一个心理游戏。”德国《焦点》周刊3日报道称,这笔资金将在未来三年分期投资,相当于每年约1730亿欧元。2024年,欧盟对美投资总额为622亿欧元。因此,要达成该协议,这一金额还必须增加近两倍。

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贝恩德·朗格对德国《经济周刊》表示:“这些投资承诺比采购能源的承诺更不切实际。”他表示,“我看不出欧盟有任何对美加倍投资的打算。如果欧盟用欧洲纳税人的钱补贴企业迁往美国,那简直是疯了。”

《焦点》周刊称,这项协议可能会增加某些行业的压力,尤其是汽车制造商、制药商以及钢铝行业,这些行业面临最严格的关税。然而,仅靠这几个行业,投资额不可能增加两倍。文章认为,冯德莱恩的投资承诺,心理战术或是关键。欧盟委员会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谢夫乔维奇已与美国谈判了数月,但进展甚微。于是,欧盟想出了“奉承美国总统的伎俩”,承诺进行巨额投资。

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称,特朗普也怀疑欧盟能否投资这么多资金。他曾要求冯德莱恩和谢夫乔维奇“拿出证明”。随后,两人提交了一份已计划在美国投资超过2000亿美元的公司名单。他们保证,投资金额只会增加,这安抚了美国总统。

法国智库雅克·德洛尔研究所的雷德克尔断定:“协议的这一部分基本上只是做做样子。”欧盟无法维持与特朗普达成的关税协议。

这项贸易协议还未具有法律约束力。《焦点》周刊称,它必须先获得欧洲理事会及欧洲议会的批准。而法国和匈牙利,曾公开反对该协议。

《明镜》周刊认为,这项协议给了欧盟喘息的空间。但特朗普可能在2026年的中期选举前又提出其他要求。

专家:各国权衡自身利益的结果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长聘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王栋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日韩欧在承诺对美投资后追加“解释”的现象,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分析。第一,投资承诺本身是模糊的。谈判时各方未就投资形式、资金来源等关键细节达成清晰共识,导致后续解读差异,其本质更多是意向性表述而非强制协议。第二,美国影响力相对下降。事件反映出美国盟友不再无条件配合,各国基于自身利益重新审视对美承诺,自主性增强。第三,美方夸大宣传。美方或为突出政绩,暗示投资承诺以直接投资为主,引发各国后续澄清。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副教授刘春生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日韩欧纷纷进行“解释说明”的现象,本质上是各国权衡自身利益的结果。一方面,美国市场因政策波动、债务风险等因素导致吸引力下降,这些国家不愿承担过高投资风险;另一方面,谈判时这些国家更多是外交博弈中的妥协,实际执行中需兼顾本国产业安全与经济成本。

美方则对这些“解释说明”作出回应。据《纽约邮报》5日报道,特朗普当天警告称,如果欧盟不履行向美国投资6000亿美元的承诺,他将提高对欧盟的关税。他称,“他们将支付35%的关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此前表示,每季度都将审查与日本的协议,如果特朗普对协议的履行感到不满,可能会恢复对日本汽车和其他商品25%的关税。5日,特朗普在接受美国CNBC电视台采访时将日本的投资比作“棒球运动员的签约奖金”,他说,“这是我们的钱”。而赤泽亮正同日表示,上述承诺将取决于投资是否也将令日本受益。

谈及上述分歧对后续关税谈判和未来全球贸易趋势的影响,刘春生表示,该现象暴露了单边主义下协议的脆弱性,可能促使全球贸易格局向多元平衡方向调整。王栋认为,主要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美与各国协议执行难度增大;二是协议约束力减弱,削弱未来谈判严肃性;三是各国将更注重协议可操作性与互利共赢。

【环球时报驻日本、韩国、德国特约记者 潘小多 黎枳银 青木 环球时报记者 李迅典 任重】

社区好帖更多帖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