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APP下载
合作
商城
签到
德国发布风电“去风险”路线图,又炒降低对“特定国家”依赖
2025-8-7 07:23
环球报
1212

【环球时报记者 丁雅栀 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5日公布一项计划,目标是到2035年实现海上风力涡轮机关键部件永磁体采购的多样化,以降低对“特定国家”的依赖。

根据一份新闻稿,欧洲风能产业与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共同提出这一计划,旨在降低未来风力涡轮机中来自中国的永磁体的比例。永磁发电机能够提升风力涡轮机的效率,同时让维护成本更低。新闻稿称,德国当前所需的永磁体几乎全部来自中国,制造永磁体的稀土元素也大多源自中国。

“我们希望系统性地减少对关键部件的依赖,例如减少对来自特定第三国的稀土元素的依赖。”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表示,“我们的经济需要强大且具韧性的供应链,对于能源转型的关键技术,比如风力涡轮机而言,这一点尤为重要。”​

路透社称,德国计划到2030年将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增加两倍,达到30吉瓦,目前海上风电仅能满足德国5%的电力需求。

为此,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发布了一份路线图,其中列出了包括澳大利亚和日本在内的潜在替代选项。路线图计划到2030年,实现30%的永磁体来自除中国外其他国家的目标,到2035年,这一比例提升至50%。德国计划通过促进外商投资、设立原材料基金、开展能源研究,以及加强与澳大利亚、日本等友好国家的伙伴关系等措施推动产业多元化,并将欧盟《净零工业法案》的设计诉求纳入后续实施进程。

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郑春荣6日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说,德国设定的计划在落实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需要与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协商,涉及成本、价格、企业意愿、政府激励等具体细节问题;另一方面,市场选择在采购中仍起重要作用,德国经济运作多由政府制定框架,企业决定具体运营,若政府干预力度过大,可能引发企业反弹。

德国电视一台评论称,此举是德国政府对中国“去风险化”战略的一部分。郑春荣表示,德国政界受安全化思维影响,在美国的炒作下,将诸多领域与中国的合作视为存在安全风险;而经济界更注重实际情况,认为当前与中国合作良好,未发现安全风险,不愿因政策变动增加成本和面临不确定性。

此前,德国智库炒作中国风力涡轮机存在安全风险,鼓动政府加强审查甚至禁用,但德国大型能源公司表示反对。

社区好帖更多帖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