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APP下载
合作
商城
签到
高质量发展故事汇丨“太浦”怎得清如许
2025-8-13 21:22
环球报
1371

讲述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黎里镇汾湖湾村党总支书记 沈晓华

太浦河,是太湖流域最大的人工河道之一,沟通起中国经济活跃的江苏、浙江和上海,苏州吴江区往东,汾湖湾村、新池村、湖滨村等三个村落分处三省市,鸡犬相闻,水系交接。

我是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黎里镇汾湖湾村的党总支书记,也是太浦河联合河长的一员。在太浦河边的汾湖湾村生活了40多年,站在河畔,看这清清的河水向东流,鸟儿欢飞,绿道延绵,这样的好光景,竟也不过只有六七年的时间。

曾几何时,这条河让我们揪心。上世纪90年代,为了发展经济,光我们村沿河1公里就建了13家企业和作坊,修船厂就有5家。各色油漆废料随着雨水直排入河,轧钢厂的煤渣堆满河岸。河对岸浙江湖滨村的沈建春书记也常叹气,水葫芦年年疯长,跨省清理常闹矛盾。这状态,邻村关系怎么能好?

转机出现在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苏浙沪联手治理太浦河,推出了“联合河长制”。我和浙江湖滨村的沈建春、上海新池村的池建芳,成了“跨省搭档”,组成了“党建生态圈”。

在村民的眼里,他们第一次见识了生态保护的“钢牙利齿”,11个月内拆除所有污染企业和作坊,腾退沿岸土地68亩。

有人担心治理影响发展?我算了笔账:清理了沿岸污染企业,村集体收益却增长了两三倍;被迁走的企业不但不埋怨,还感激当年的补偿政策,让他们转型新技术或转投其他产业,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现在我们仨“河长”最爱做的事就是巡河。看到水葫芦堵了,当场分工,微信群里一声招呼,三地的保洁队马上协同行动。原来“三不管”的河道,现在一个微信就能一呼百应。大家在一个群里,关系近了,隔阂没了,长三角一家亲的感觉越来越强烈!

渔民徐成宪让我印象最深,他们九口人在河上漂了三十多年,因苏浙补偿标准不一,迟迟不愿走。2021年夏天,江浙交界的三个毗邻村一同拍板:三村平摊费用,按最高标准落实补偿。老徐家担心上岸后的生活,我们一起想办法:我在吴江帮他们找好出租房,安排了捞水草的工作。现在他们兄弟俩做河道保洁兼营水产,见了我就笑:“沈书记,岸上的日子比过去踏实了!”

如今的太浦河,水清岸绿。200多家企业进了园区,村民“出门见绿、推窗见河、家门口就业”。太浦河,真正成了我们三地的“幸福河”。(人民网记者欧阳易佳、唐佳整理)

社区好帖更多帖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