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日经亚洲》8月13日文章,原题:数字交易正在改变南亚金融体系格局 在南亚地区,移民劳工向家乡汇款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移动支付、数字钱包的兴起不仅降低了交易成本,更从根本上改变了政府、金融体系和公民之间的交互关系。几十年来,南亚移民劳工长期依赖国际汇款公司西联、速汇金等传统电汇向家乡汇款,但高达6%—8%的手续费给薪资微薄的他们带来了沉重的负担。2024全年,南亚地区共计流入超1500亿美元的汇款,庞大劳工经济的背后,更凸显了弱势群体所面临的窘境。
一系列移动支付平台如雨后春笋涌现,将交易手续费降至1%—2%,为民众带来了切实的好处。过去5年间,孟加拉国智能手机和金融技术的普及,让移动支付在侨汇交易中的占比显著提升;2025年初菲律宾移动支付平台GCash活跃用户高达8100万。孟加拉国央行出台指导方针,推进移动支付平台互认,此举促进了竞争、维持了低手续费,真正方便了用户。菲律宾央行则主动出击,为数字银行发放执照,将移动支付纳入正规军。
然而,挑战如影随形,高额汇款可能导致货币波动,加大政策制定难度。各国央行正积极完善监管体系。移动支付处于电信与银行的灰色地带,亟需新规以遏制欺诈和洗钱行为。巴基斯坦国家银行已收紧对移动支付平台的管控力度,并试图在鼓励创新和管控风险之间找到微妙的平衡。尼泊尔国家银行则对电子钱包交易开展了密切监控,约占全国GDP25%的电子汇款一旦激增,可能会造成货币汇率波动,影响出口。为此,尼泊尔采取了动态外汇干预措施,并计划推出央行数字货币,以简化跨境支付流程。菲律宾于2024年推出的区块链汇款“监管沙盒”,在遏制非法资金流动方面已初见成效。
移动支付所代表的包容性,给金融体系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在银行网点稀缺的南亚农村地区,电子钱包带来了金融服务的全新可能。从保险、基金,到农村妇女专项的小额贷款,移动支付将千家万户纳入了金融体系。金融科技的多方整合,带来了更快速、更经济、更透明的资金流动模式,重塑区域间经济的依存关系。汇款成本的降低,意味着更多资金流入家庭,切实改善民生。在尼泊尔,每3个家庭就有一个依赖侨汇生活,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拉动了消费和税收,税收减免和技术补贴反过来推动了数字支付的进步,实现了良性循环。移动支付革命不仅是技术迭代,更是体系变革的催化剂。通过金融服务赋能,它让数百万百姓获得金融权力;它强化了各国经济实力和区域间的联系;它为更包容更强健的金融未来奠定了基石。(作者伊姆兰·哈利德,华安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