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APP下载
合作
商城
签到
低空经济加速起飞 新专业如何满足市场人才需求?
2025-8-23 11:01
环球报
772

近日,教育部发布《2025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申报材料公示》。从申报的专业类型来看,2025年度申报的专业中,低空技术与工程拟新增数量最多,共有120所高校。

这个新专业的设置,离不开低空经济的发展。低空经济是指以低空空域为依托,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载体,通过载人、载货及其他作业等多场景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

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把低空经济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当前,低空经济正以惊人的速度崛起,但同时也面临人才困境。今年秋季,西北工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6所高校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将迎来首批本科生,更多高校也计划增设这一专业,能否实现人才供给端与需求端的双向奔赴呢?

新增低空技术专业

满足地方发展低空经济产业的需要

安徽大学是拟新增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的高校之一。专业负责人、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杨利霞告诉记者,增设该专业主要是为了满足地方发展低空经济产业的需要。

杨利霞:合肥市也是低空经济国家试点的城市之一。我们比较看重的是网络这一块,因为我们是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基于低空复杂电子环境下的信息网络监管这一块去培养人才。

安徽大学在专业设置申请表中也提到,本专业依托安徽大学在“电子科学与技术”和“信息与通信工程”两大一级学科的优势,以低空通信与网络为基础,聚焦“探测-通信-计算-智能-导航”融合的智能化平台软件及嵌入式软件开发,培养兼具系统设计、算法开发与工程实施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杨利霞说,根据调研,市场对该领域的人才需求很大。

杨利霞:省域经济这块,需求目前还是蛮大的,因为前期几乎是没有的。在产业发展背景下需要专业人才去配套,我们就有两个博士点、一个硕士点,支撑了这个交叉学科的发展。

打造本硕博一体化培养的

人才培养方案

南京邮电大学也是拟增设该专业的高校之一。专业负责人、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邹玉龙告诉记者,学校增设这个专业有很好的基础。

邹玉龙:因为我们学院也是国内最早系统开展信息通信技术的教学科研单位之一。我们培养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的特色,要跟前期的优势结合起来,一定是围绕低空信息网络,来培养相应的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我们学校在2021年年底就专门成立了空天地海通信技术一体化研究院。2025年我们也参与制定发布了支持低空智联网服务的5G网络规划建设技术规范,这些工作都是跟低空是直接相关的,也为学院未来培养低空技术领域的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邹玉龙还介绍,他们还申报了该专业的硕士点和博士点,未来打算建构形成本硕博一体化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

邹玉龙:中国民航局预测,2025年我们国家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达到1.5万亿,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体量还是非常大的,增长的态势也是非常快的,所以它相应的就业需求非常旺盛。

未来低空经济产业

需要更专业化的人才

智能自动驾驶飞行器科技企业广州亿航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薛鹏对记者表示,随着低空经济产业的发展,既懂技术,又懂空中交通规划和运营的人才,将会十分抢手。

薛鹏:它是一个比较跨领域的,比如可能他要懂通讯、要懂飞行器设计,还要懂飞机未来怎么运营,可能对应用场景多少有一些了解。飞机都有运营点,有起降点,这些起降设施的规划,可能都要跟地面的交通规划、空中的交通规划有衔接。

航空器科技企业上海峰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谢嘉也告诉记者,未来的低空经济产业是一个庞大的经济生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要求从业者有相关技术知识储备,商科的知识背景即运营能力也不可或缺。

薛鹏建议,拟增设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的高校,要围绕相关产业培养专业化的人才,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更有针对性。

薛鹏:我觉得是要有一些特色,对产业来讲要有针对性。比如说电动的航空器,可能在电控、电机、电池等飞控这一块儿下功夫。另外可能有些低空经济的一些专业,要倾向在经济层面,未来飞机怎么运营。

“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场景落地”

助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9月,已开设低空经济与工程专业的6所高校将迎来首届本科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开设该专业的首批高校,该校通用航空与飞行学院教师曹九发介绍,他们的人才培养将有不同的方向。

曹九发:未来我们会有一些偏向于无人机设计控制,有一部分会偏向于无人机的系统管理,还有一些低空方面的交通运输管理方向。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表示,高校大规模增设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是国家战略导向、产业升级需求与教育体系改革共振的结果。

宋向清:这一现象既反映了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崛起势头,也暴露出新兴领域人才培养的深层挑战。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的扩张,是中国抢占全球低空经济制高点的关键落子。这一过程既要把握产业爆发期的窗口期,通过政策协同、产教融合加速人才供给;也要保持战略定力,避免盲目扩张带来的质量滑坡。唯有构建“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场景落地”的闭环生态,才能让低空经济真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社区好帖更多帖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