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APP下载
合作
商城
签到
中国提前布局抢占新一轮“人工智能+”全球竞争主导地位
2025-8-28 17:21
俄罗斯卫星报
436

近日,中国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35年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新阶段的发展目标。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研究员、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战略与宏观研究项目主任刘典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表示,该文件的发布标志着中国正式将“人工智能+”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展现出在新一轮全球人工智能竞争中夺取主导地位的坚定决心。

根据文件内容,中国政府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主要目标包括:

人工智能应用的普及速度将远超预期

文件还提出了为期十年的三阶段具体目标:

指导意见还专门列出了为“人工智能+”行动强化基础支撑能力的八个方面,包括提升模型基础能力、加强数据供给创新、强化智能算力统筹等。在强化智能算力统筹方面,文件提出了多项有效措施,如支持人工智能芯片攻坚创新、加快超大规模智算集群技术突破、优化国家智算资源布局等。

专家表示,政府设定这个目标的底气来自于政策资源的集中投入。文件明确提出要"强化智能算力统筹"、"完善全国一体化算力网",这意味着AI应用的基础设施成本将大幅下降。当算力成本不再是门槛,当技术获取变得便利,AI应用的普及速度可能会远超我们的预期。

“人工智能+”成功关键在于实现商业模式革命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社会、经济和全球治理的方方面面。自2014年至2024年间,全球人工智能投资从190.4亿美元增至2523.3亿美元,增长12倍以上。2024年,全球私人AI投资创下了1507.9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同比上涨44.5%。其中,美国以1090.8亿美元的投资额位列全球第一,这一数字相当于排名紧随其后的中国(92.9亿美元)的近12倍,以及英国(45.2亿美元)的24倍。

专家强调,文件提出,要培育一批"底层架构和运行逻辑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原生企业",这种表述看似技术化,实际上指向的是一场深刻的商业变革。因此,真正的挑战可能不在技术层面,而在于"智能原生企业"这个概念所代表的商业模式革命。

有分析指出,中国 AI 模型的“质量”正在快速追赶。美国2024 年发布了40 个值得关注的模型,远超中国的 15 个和欧洲的 3 个。然而,数量上的领先并不意味着性能上的绝对优势。在 MMLU、HumanEval 等关键基准上,中美顶尖模型之间的性能差距已从 2023 年的两位数迅速缩小至 2024 年的近乎持平,部分基准差距仅为个位数甚至零点几。

根据《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实力排行榜》,美国凭借顶尖科研机构(如斯坦福大学、MIT)、头部科技企业(如谷歌、微软、OpenAI)以及成熟的资本市场,在算法突破、芯片研发和开源生态建设等领域保持显著优势。

然而,中国企业在基础模型开发与场景应用层面也有不俗表现。四家中国AI初创公司——阶跃星辰、面壁智能、智谱AI、无问芯穹被认为在基础模型开发与AI基础设施领域已具备全球竞争力。场景落地方面:百度AI芯片、商汤计算机视觉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工业质检等领域;美团外卖、滴滴出行等平台通过AI优化路径规划,日均处理数亿次请求。美国企业则更聚焦技术溢价,如微软将GPT-4集成至Office套件,谷歌通过PaLM模型提升搜索广告点击率,形成高利润率但小众的市场格局。

专家表示,对于企业而言,这既是历史性的机遇,也是现实性的挑战。在政策明确支持、技术日趋成熟、应用加速普及的大背景下,如何制定有效的AI+行动计划,已经成为决定企业未来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当然,每家企业的情况不同,转型的路径和节奏也会有所差异。但有一点是确定的:AI+已经从“可选项”变成了“必选项”,区别只在于何时开始、如何推进。

社区好帖更多帖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