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乐头条专讯:在菲律宾马尼拉,一场看似普通的酒吧争执,迅速演变成中国男子的噩梦。
该男子因质疑酒吧账单过高而与店方发生口角,却在警方到场后被当场抓捕,身上“发现”几小包疑似毒品,随即被控《危险药物法》罪名拘留。
事态更加离奇的是,当晚他的朋友赶到警局,试图以行贿帮助其获释。
却因现金是假币、车辆为租赁车,被警方追加“行贿”和“袭警”罪名,随即被逮捕。
整个过程仿佛精心布置的陷阱,生动诠释了菲律宾部分警察局长期针对外国人的黑暗操作——尤其是针对中国人,夜晚出行极易被设局、被扣押甚至被索贿。
俗话说:“冤家宜解不宜结”,可在菲律宾,这句话对中国人而言却成了“警醒箴言”:一场争执,也可能变成一场生财与自由的赌博。
事实上,这名中国男子本人非常冤枉。
当时,他与朋友同在酒吧,朋友与小菲起了争执并报警,警方在朋友身上发现少量毒品。
按理,他本应在24小时内获释,但黑警趁机谈价格索贿,要求40万比索,由于筹不到钱,毒品“罪名”最终落到了他头上;
而另一个携带毒品的人则通过支付了“保护费”得以脱身。
业内人士指出,菲律宾警察局习惯性操作这种“陷阱式执法”,外国人的权益常被漠视,“人在菲,行走如履薄冰”。
类似事件在菲律宾屡见不鲜:
台湾留学生因宿舍夜查发现少量毒品被迫缴纳高额“保释费”;
中国游客因交通违规遭陷害,被敲诈数十万比索;
华商合法经营也可能遭税务、消防或安全名义勒索。
夜晚或节假日更是高风险时期,黑警通过各种手段逼迫外国人缴纳巨额“罚款”或“保护费”。
正所谓“树大招风,人多受累”,在菲律宾,这句话对华人尤为贴切。
这一系列事件不仅揭示了菲律宾社会对华人的排斥和歧视,也警示所有在菲华人:即便合法消费、合法居留,也随时可能被泼脏水、背上莫须有罪名。
网友感叹:“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在菲律宾,这句话往往意味着“随时可能人财两空”。
目前,两名中国男子仍被关押,案件调查仍在进行中。
这起事件成为在菲华人的警钟:夜晚出行务必倍加谨慎,消费、投资务必小心。
否则稍有不慎,就可能瞬间陷入噩梦般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