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APP下载
合作
商城
签到
记者手记:中企将“取之有度,用之有道”带进加蓬森林
2025-9-10 07:08
环球报
887

【环球时报赴加蓬特派记者 黄培昭】在非洲中部,有一个被称为“绿金之国”的国家——加蓬。今年7月,美国总统特朗普与非洲五国领导人举行“美非小型峰会”,其中就包括加蓬。事实上,除了媒体普遍猜测的特朗普感兴趣的锰矿资源之外,加蓬还拥有得天独厚的林木资源。有一种说法是,在加蓬,每一次深呼吸,肺里都好像装下了一片热带雨林。

《环球时报》记者第一次来到加蓬首都利伯维尔时,就看到参天大树以及藤蔓缠绕的茂密森林。当地人告诉记者:“森林是我们的心脏,也是我们的未来。”这并非夸张的说法。加蓬森林覆盖率高达88%,全国可采伐森林面积达1900万公顷,拥有400余种商业树木。其中,最负盛名的是纹理细致、质地柔和的奥库梅木,它不仅蓄积量居世界首位(达1.3亿立方米),更是加蓬木材出口的“顶梁柱”。

在恩考克经济特区的加工厂内,《环球时报》记者近距离接触到带有微微甘香的奥库梅木。晨特国际加蓬分公司负责人王英杰对记者说:“奥库梅木质地软、生长快、易加工,是最理想的胶合板原材料。我们每个月能出口200个集装箱,销往欧美和亚洲。”

除了奥库梅木,加蓬茂密的森林中还蕴含着无数“绿色宝藏”,包括色泽淡红的奥齐戈木、粗犷挺拔的奥坎木、用于制作高端家具的红花梨木等。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自2010年起,加蓬禁止原木出口,鼓励在本地进行深加工。如今,在恩考克经济特区内,已经有30多家中企落地生根,从旋切、锯材到家具制造、木材再利用,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记者看到,中企带来的不仅是资金和设备,更是一种“取之有度,用之有道”的可持续发展智慧,而这正悄然改变着加蓬林业的未来图景。

在一家中企投资的木材加工厂内,轰鸣的机器旁有一个十分醒目的“木材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电子屏幕。中企培养出的加蓬技术人员乔纳森向记者解释道:“这是我们引入的数字化追溯平台。从林区哪一棵树被砍伐、其树龄和品种,到运输车辆轨迹、进厂加工时间,直至成品出货码头,所有数据都实时上传、不可篡改。”当地媒体报道说,这不仅满足了加蓬政府追踪木材轨迹的要求,更彰显中企注重加蓬林木业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心。同时,借助大数据分析,企业能够更精准地匹配木材直径与旋切厚度,将出材率提升15%以上,从源头上减少了浪费。

在林地深处,《环球时报》记者还见证了中企践行“森林抚育”理念。加蓬森林工业部官员指着一片正在作业的林区对记者说:“看,中企采用的不是‘剃光头’式的皆伐,而是有选择性地间伐。他们只取已成材的树木,并为幼苗留下生长空间,同时补种树苗。”

除砍伐手段改进外,不少中企都注重当地人才的培养。中国师傅手把手地教加蓬青年操作数控机床、学习家具设计和打磨工艺。一位名叫埃邦加的学员用不太流利的中文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以前我们只会砍树卖原木,现在中国师傅教会了我们制造高端家具,我的梦想是开一间自己的工作室。”这种技术转移让加蓬不再只是原材料产地,更逐渐具备有高附加值的制造能力。

这些努力汇聚成了实实在在的成果。加蓬的森林年采伐量被严格控制在森林自然生长量的范围内,实现了“越砍越多”的良性循环。中企带来的先进资源利用和治理方法正让加蓬的“绿金”真正成为永不枯竭的财富之河,也为非洲林业资源可持续管理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合作样板”。

社区好帖更多帖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