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综合报道】近日,一架隶属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飞行服务队的小型喷气式飞机勇敢闯入超强台风“桦加沙”的核心区域,收集气象数据,这让“飓风猎人”这个特殊人群再次引发公众关注。人类以勇气挑战大自然的行动,其实始于1943年的一次“莽撞之举”。
由于台风、飓风等热带气旋都诞生和发展于远离陆地的大洋深处,在进入气象卫星时代之前,人类很难提前探测到它们的行踪。在二战前,各国对于台风和飓风的预警,除了海岸观测站的零星报告之外,更多依靠航行于大洋上的船只——一艘船在大西洋航行时遇到飓风,就会通过无线电发出“这里有一场大风暴”的警报,气象专家结合不同船只发出的警报信息,估算风暴的行进方向,并判断其规模和强度。
这些探测海上风暴的方法很容易有疏漏。尽管二战期间航空技术得到发展,但当时很少有人认为,飞机能够在探测飓风方面发挥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与当时飞机的机载航空仪表设备不完善有关——早期飞机在空中全靠飞行员肉眼判断方位,一旦天气恶劣或能见度不好,飞行员就无从判断方向,非常容易失事。
1940年,美国资深飞行员约瑟夫·达克沃斯应征入伍,他发现美军飞行员普遍看不懂航空仪表设备,更谈不上根据仪表飞行。他对这种情况感到震惊,于是开始大力推动相关技能培训。1943年,已经升至上校的达克沃斯被调往得克萨斯州布莱恩陆军航空场,负责培训执行夜间轰炸任务的英国飞行员——在黑夜中依靠仪表导航飞行。
1943年7月,一场小型飓风来袭,当天所有飞行课程都被取消。英国飞行员打赌说,达克沃斯没有驾驶飞机冲入风暴并返回的能力。
达克沃斯有些冲动,为证明他有能力完成这种危险的旅程,他当即拉着领航员拉尔夫·奥黑尔中尉,驾驶一架AT-6“得克萨斯人”教练机升空,直冲飓风中心。凭借丰富的仪表导航飞行经验,他们成功找到并穿过了风暴中心。在事后的报告中,达克沃斯将这次飞行的感受描述为“像棍子被扔进狗嘴里一样”。
这次飞行也让达克沃斯成为主动驾机穿过风暴中心的第一人。不过后面还发生了一件更令人惊讶的事,达克沃斯驾机返回机场后,基地气象学家威廉·琼斯-伯迪克中尉坚持要达克沃斯也带他进入风暴,收集气象信息。于是达克沃斯再次驾机出发,伯迪克中尉坐在后座上做笔记。
达克沃斯发表在1943年11月《每月天气评论》上的报告详细描述了这次经历的见闻:“当我们冲进风暴中心时,能看到太阳和地面。总的来说,两次穿越飓风的飞行都没有像一场猛烈的雷暴那样令人难受。雷暴中遇到的雨比飓风中的雨更猛烈,不用说更猛烈和颠簸的气流了。”
达克沃斯的这两次飞行事先并没有得到上级许可,但他的上级最终没有训斥他。两次飞行证明,飞机进入飓风,找到其风眼是可能的。气象学界迅速意识到此事对了解热带气旋、预测其行踪的重要意义。随后美国陆军的气象侦察中队规模大幅扩张,这些勇敢者被称为“飓风猎人”“台风追逐者”,他们提供的气象信息为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的战斗提供另一层重要保障。
2017年飓风“艾尔玛”袭击美国,美国空军第53气象侦察中队提前深入飓风中心收集信息,美国相关部门及时发布高级别警告,为地面人员撤离和救灾准备争取到宝贵时间。(魏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