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APP下载
合作
商城
签到
法治在线丨最高死刑 这几种情形醉驾将从重处理
2025-9-29 19:23
环球报
328

国庆、中秋假期临近,很多人都会选择自驾出行或者和亲朋好友聚餐饮酒,这个时候也是酒驾、醉驾等违法行为的易发期。昨天,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6件醉驾案例,这批案例明确对阻碍执法等不同情形下的醉驾犯罪,依法从重处理。

为逃避酒驾处罚撞上警车 犯危险驾驶罪

发生在江苏常州的吴某危险驾驶案就是一起典型的阻碍执法案件。吴某酒后开车上路,在发现有民警设卡检查后,掉头逆向行驶,结果因避让不及撞上了拦截的警车。

经鉴定,吴某血液中酒精含量为91.8毫克/100毫升,本应接受行政处罚,但吴某驾车逃跑,存在“逃避、阻碍公安机关依法检查”的从重情节,其行为已构成危险驾驶罪,且吴某驾车逃跑中撞到拦截警车,属于“采取暴力手段抗拒公安机关依法检查”,一般不适用缓刑情形。

最终法院以危险驾驶罪,判处吴某拘役一个半月,并处罚金4000元。吴某赔偿警车维修费17800元。

宽严相济 酒驾情节显著轻微 不予立案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毫克/100毫升的属于醉驾,应负刑事责任。2023年12月,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发布醉驾处罚新规,对血液酒精含量每100毫升80、150、180毫克的分梯次处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予立案。

驾驶人醉驾认知偏差 轻罚变重罚

最高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检察机关起诉的涉危险驾驶罪案件数量明显下降。但醉驾依然是犯罪人数占比最高的犯罪类型。很多群众对醉驾处罚新规的认知存在偏差,也导致一些符合从轻处罚条件的醉驾行为变成了从重处罚的案件。

最高人民检察院普通犯罪检察厅副厅长 曹红虹:如果是公安机关查处的过程中,他配合检查、抽血、酒精含量的检测等等,正常是不作为犯罪处理的,也就是酒驾行政处罚。但是他因为逃避或者是妨碍公安机关执法的时候,他后期的行为也会影响他整个行为性质的评价。

酒驾从重情节 包括15种情形

“两高两部”《关于办理醉酒危险驾驶刑事案件的意见》,第十条规定了醉驾尚不构成其他犯罪,但需从重处理的15种情形,包括:

造成交通事故且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驾驶汽车的;严重超员、超载、超速驾驶的;服用国家规定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后驾驶的;驾驶机动车从事客运活动且载有乘客的;驾驶机动车从事校车业务且载有师生的;在高速公路上驾驶的;逃避、阻碍公安机关依法检查的;二年内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查获或者受过行政处罚的;五年内曾因危险驾驶行为被判决有罪或者作相对不起诉的等。

屡教不改 酒驾或醉驾再犯 从重处理

有一些司机心存侥幸,认为自己被交警查到的概率低,又或者即便查到了,只要没有达到从重的情节,最多只是扣分、罚款,这也导致有些人被查处后,还会再犯。这次最高检发布的案例也明确,曾因酒驾或醉驾被处理过的,二次违法将从严判处刑罚。

案例显示,被告人邱某在杭州市余杭区饮酒后驾驶小型客车上路行驶,在西湖区一路口被执勤交警查获。经鉴定,邱某血液中酒精含量为103.1毫克/100毫升。

检察机关在案件审查时发现,尽管邱某血液酒精含量不满150毫克/100毫升,但一年前,他曾因酒驾被罚款1500元、暂扣机动车驾驶证6个月,其二年内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受到过行政处罚,具有“两高两部”醉驾处罚新规中规定的从重情节,已构成危险驾驶罪。

最终法院以危险驾驶罪,判处邱某拘役一个半月,并处罚金3000元。

最高人民检察院普通犯罪检察厅副厅长 曹红虹:2023年底,新规出来的时候,曾经有片面的舆论认为好像是醉驾松绑了,或者是有的认为好像是不是处罚更宽了,其实不是。我们只是更加严格地完整全面准确地落实宽严相济,宽的就是酒精含量不高,危害性不是很大的,不再入罪评价。但是你这种行为就是屡次再犯,就说明你的主观故意上面,而你是很藐视法律,同时也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置之于不顾,一而再再而三地犯,这就要入罪打击处理了。

醉驾肇事后逃逸 连续冲撞危害公共安全

醉驾行为对自身及公共安全都会带来极大的隐患。在最高检今天发布的这批案例里,就有一起因醉驾危害公共安全,最终驾驶人被法院以重罪判刑的案例。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获刑一年八个月

在四川成都郑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案中,郑某饮酒后驾驶小型汽车沿成都市锦江区东大街行驶时,与同方向行驶的一出租车相撞。事故发生后,郑某驾车逃逸,途经城区主干道人流、车辆密集区域时,连续实施逆行、闯红灯、超速等行为。逃逸过程中,郑某又与两辆小型汽车相撞。为摆脱受损车主拦截,郑某继续驾车逃逸,直到与两辆受损车辆再次相碰后逃离现场。经交警鉴定,郑某血液中酒精含量为114.6毫克/100毫升。

鉴于郑某在醉驾逃逸过程中,连续实施多个严重危及沿途车辆及行人生命、财产安全的行为。法院最终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处郑某有期徒刑一年八个月。

郑某案提醒广大群众,醉酒驾驶不仅可能触犯法定最高刑期为6个月拘役的危险驾驶罪,还可能因违法情节、后果严重程度以及是否有主观故意等要素,触犯最高刑期为15年的交通肇事罪,甚至最高刑期为死刑的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社区好帖更多帖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