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赴贵州特派记者 林小艺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王逸 柳玉鹏】国庆中秋假期来临前夕,横跨贵州省贞丰县与关岭县的世界第一高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的消息引发国际舆论广泛关注,新加坡亚洲新闻台等外媒形容这座“横竖都是世界第一的超级大桥”为“工程壮举”、“中国基建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当地民众对于这座大桥通车的期盼与喜悦溢于言表,希望能与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分享他们的家乡风情。贵州之外,各地都在努力完善中国庞大的基础设施网络,尤其是考虑到交通运输繁忙的“黄金周”即将到来:28日,沈(阳)佳(木斯)高铁沈白段、襄阳至荆门高铁开通运营;29日,G8513线九寨沟至绵阳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外媒从中看到了“中国作为现代旅游和交通强国日益增强的实力”。每一次中国迎来“黄金周”都会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这次也不例外。中国民众的假日消费将依旧成为外界观察中国经济的窗口,而持续升温的“China Travel”也仍将引发热议,并继续彰显中国对外开放的胸怀与诚意。
“它代表了中国基础设施未来发展的愿景”
据新加坡亚洲新闻台报道,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28日正式建成通车,为这项历时三年多的工程壮举画上了圆满句号。《环球时报》记者在现场见证了这一改写区域交通与旅游业格局的时刻。通车首日,大桥及配套的云渡服务区便迎来全国客流,各地汽车穿梭于桥面,服务区里的停车位基本被停满了。
这座超级大桥的主桥跨径1420米,居山区桥梁世界第一,桥面至水面高差625米,同样登顶世界第一。它将成为连通贵州六枝至安龙高速公路的关键枢纽。花江峡谷大桥全长2890米,通车后,原来需要绕行2小时的花江峡谷两岸贞丰县至关岭县,如今仅需2分钟即可直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中国基建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美国《旅行与旅游世界》网站28日说,这座气势恢宏、巍峨耸立于被誉为“地球裂缝”的花江大峡谷之上的大桥,象征着中国日益提升的桥梁设计和建造能力,该国站在了现代桥梁设计的前沿。阿联酋《海湾新闻报》网站称,随着中国继续雄心勃勃地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这座大桥证明了该国在具有挑战性的地形中不断精进的工程技术。
在云渡服务区游客服务中心内,身着民族服饰的黔西南州贞丰县布依族居民陆琼正在接待客人。他们一家人经营的特色小吃店已备足食材。“我们就盼着大桥通车,这样能把家乡味和我们的民族风情分享给更多人。”陆琼对《环球时报》记者说。
《海湾新闻报》网站29日说,贵州被誉为“世界桥梁博物馆”,以拥有众多高海拔桥梁而闻名。花江峡谷大桥是该省天际线增添的又一个地标性工程。除了具有交通功能,这座桥梁也被定位为一个旅游胜地,其拥有207米高的观光电梯、云端咖啡厅和观景台,可以俯瞰峡谷的壮丽景色。据介绍,29日正式开启试运营的花江峡谷大桥旅游区集“桥体观光、极限运动、地质奇观、非遗体验”于一体。《旅行与旅游世界》网站说,花江峡谷大桥创造新世界纪录的同时,也改变了旅行者体验中国多样地貌的方式。这座大桥为探索贵州自然美景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花江村村民林国权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运营的40间民宿房间国庆档期已全部订满,最近每天都会接到数不清的咨询电话。来自上海的陆素萍正是被大桥吸引而来的。“两年前来贵州黔西南地区旅游时就听说了这座高桥,这次特意赶在开始通车的时间节点来见证,果然没失望。”她期待游览完大桥,在大桥周边的布依族村落探索游玩,感受当地的民族风情。贵州师范大学教授张晓松此前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把大桥建成交通枢纽,更要打造成文旅名片”。
《旅行与旅游世界》称,花江峡谷大桥是中国庞大基础设施项目网络的一部分,预计它将提升贵州省的整体连通性,助力国家改善全国交通运输的目标。花江峡谷大桥不仅仅是一项工程奇迹,它代表了中国基础设施未来发展的愿景。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对此类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体现了其持续发展并在全球舞台上树立新标准的决心。
香港《南华早报》日前刊文称,中国拥有强劲的活力,这得益于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科技以及对绿色转型坚定承诺的协同作用。这些相互关联的优势构成了未来可持续增长的坚实基础。
多条交通线路开通
除了花江峡谷大桥,中国多条交通线路也在国庆中秋假期前夕迎来通车。29日,历时9年建设的G8513线九寨沟至绵阳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28日,沈(阳)佳(木斯)高铁沈白段开通运营。同一天,襄阳至荆门高铁(襄荆高铁)正式开通运营。这些新开通的交通线路将立刻迎来“大流量”考验。据有关部门介绍,国庆中秋8天假期期间,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到23.6亿人次,平均每天大概2.95亿人次。预计自驾出行将达到18.7亿人次,占出行总量的八成左右。高峰时段,高速公路车流量可能会突破日均7000万辆。预计全国铁路旅客发送人数将超过2.19亿人次,会创历史新高。
美国彭博社28日称,从10月1日开始,数量庞大的消费者将出行、购物和用餐。中国也将实施一系列服务行业的刺激举措,包括延长博物馆开放时间、举办体育赛事,多个地方政府正在发放各类消费券。彭博行业研究分析师在一份报告中写道,中国转向服务型消费,与民众对体验、健康及“物有所值”的需求不断增长相吻合。分析人士预计,航空、旅游、免税购物、电影等关键行业将受到假期热潮的影响。
有外媒称,为期8天的假期将是中国交通运输和旅游业的关键时期,同时也彰显了中国强大的文化联系和不断发展的流动性。
“黄金周”将展现“高效、灵活性和国家团结”
俄罗斯“旅游业”网站29日发表题为“中国‘黄金周’: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世界各地游客将前往中国”的文章说,根据在线预订平台的数据,中国数十座城市的国际航班和酒店预订量呈爆炸式增长。许多外国游客计划在“黄金周”前往中国,充分感受节日气氛。与此同时,许多中国“乡村旅馆”的假日预订量也急剧增长。在张家界经营农家乐的老板邓凯宇(音)说,外国游客约占他们假日预订客人的40%。
英国“旅游评论”网站29日关注了中国呈现出的另一个“令人瞩目”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国际游客将赴华旅游转化为购物机会。一名中国学者表示,中国的相关举措凸显其致力于进一步开放的承诺,并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旅游产品来满足国际游客的多样化偏好。
《旅行与旅游世界》称,全面布局“黄金周”这一重要旅游季,凸显中国作为现代旅游和交通强国日益增强的实力。国庆和中秋假期将展现出高效、灵活性和国家团结。“旅游评论”网站文章说,中国的免税业持续繁荣,“在这个‘购物者之年’,真正的纪念品是什么?或许是中国经济的光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