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APP下载
合作
商城
签到
出行数据超级强劲,世行上调对华预期,双节假期展现中国经济活力
2025-10-9 08:16
环球报
905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褚大业 马晶晶 韩雯 于文】交通运输部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1日—8日国庆中秋假期,累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达24.32亿人次,创历史同期新高;日均3.04亿人次,比2024年国庆假期7天日均增长6.2%。强劲的出行数据展现了双节假期释放的中国社会活力。在热门旅游城市依旧火热的同时,一些新的热点悄然出现:“反向旅游”、去小城“追秋”、跟随音乐节旅游……双节假期也为中国游客出境游提供了充足时间。韩联社称,在长达8天的国庆中秋长假期间,中国游客出境旅游热潮席卷全球各大旅游景点。这个拥有超过14亿人口大国涌出的游客,不仅出现在传统热门景点,甚至深入欧洲岛屿等小众地点。分析人士表示,假期旅游和消费领域的增长将为中国经济注入新的动力,为实现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铺平道路。世界银行10月7日发布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半年一度的经济展望报告,将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4.8%。美媒称,中国经济经受了贸易战和关税战冲击,国际机构的预测数据接近中国政府设定的2025年经济增长目标。

“反向旅游”,去全国各地小城“追秋”

从假期出行方式来看,10月1日至8日,全国累计公路人员流动量(包括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道非营业性小客车人员出行量、公路营业性客运量)预计22.47亿人次、铁路客运量预计1.53亿人次、民航客运量预计1917万人次、水路客运量预计1167万人次。4种出行方式客运量均实现同比增长。

据商务部商务大数据监测,假期前4天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3.3%。

各旅游平台的数据显示,中国人享受假期的方式更加多元化、个性化。“去哪儿”的报告称,国庆中秋假期,国内酒店预订量最高的热门城市前十均是直辖市或省会城市:北京、重庆、成都、上海、杭州、南京、长沙、西安、武汉、广州。但“反向旅游”,如去全国各地的小城“追秋”,也是许多人的选择。四川九寨沟景区人气爆棚,门票早早售罄,九寨沟县也是全国酒店预订量最高的县城。其他热门县城还包括广西阳朔县、福建平潭县、江西婺源县等。相对人少景美、拥有小机场的城市,机票预订增幅最为明显。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新疆吐鲁番、湖北十堰的机票预订量同比增幅均超过一倍。

同程旅行的数据也显示了类似情形。该平台8日发布的《2025国庆中秋假期旅行消费报告》显示,在返乡探亲和大众旅游双重需求叠加的背景下,今年国庆中秋假期,长线跨省、跨境旅行趋势明显,整体呈现走得更远、玩法更多、品质更高的特征。国内酒店整体预订热度同比增长超过65%,而“奔县游”和“反向旅游”的兴起,提升了非一线城市高品质酒店的预订热度,该类型酒店预订热度同比增长超过90%。另一旅游服务平台飞猪的数据也显示,国内游市场的“黑马”目的地不断涌现,如景德镇、举办音乐节的泸州等。游客玩得更深入,国内三线及以下城市游客增长尤为强劲。

出入境旅游市场火热

“长假期间,中国游客涌入全球目的地。”韩国《朝鲜日报》8日报道称,据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的预测,国庆中秋假期日均出入境旅客将突破200万人次。

“去哪儿”的数据显示,节日期间,该平台用户预订了境外4588个城市的酒店。预订量最高的前十个国家是:日本、泰国、韩国、马来西亚、越南、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俄罗斯、美国、新加坡。

据韩国多家媒体报道,得益于韩国9月29日起对中国团体游客实施免签政策,首尔明洞、圣水洞等地的中国游客显著增加。《韩国经济》描述称,10月8日下午1时,首尔明洞街头挤满中国游客,播放着K-pop的店铺门前悬挂着中文招牌,化妆品店员工走上街头用中文招揽顾客。文章称,中国游客填补了韩国人趁中秋长假出境旅游留下的空缺,团体免签政策叠加中国国庆中秋长假,以往节日期间担忧内需不振的商圈今年重现活力。

就在韩国各地喜迎中国游客的同时,韩国赴华旅游市场也呈现升温。《韩民族日报》8日称,受中国对韩国免签政策驱动,韩国赴华人数显著增长。据韩国观光公社和法务部8日发布的出入境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8月,韩国赴华访问人数接近199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40.6%。文章认为,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中国对韩国试行免签政策。《韩国经济》表示,尽管受惠于日元贬值效应,前往日本的韩国游客也有所增加,但统计显示其增幅不及中国市场的增速。韩国旅游业界分析认为,中国的免签政策及当地城市为吸引外国游客采取的积极举措,是推动韩国访华人数增长的主因。预计这一趋势短期内仍将持续。

为迎接中国游客,泰国国家旅游局推出“中泰友好月”活动,时间从9月持续至12月底。据泰国媒体预测,9月26日至10月8日期间,赴泰中国游客将达18万人次,甚至可能超过20万人次。

中国于9月15日起对俄罗斯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30天免签政策。在黑龙江黑河口岸,刚刚实施的免签新政让边境小城迎来外国游客消费热潮,假期前6天,入境旅客总数同比增加38.46%。俄《生意人报》援引旅游业人士的话称,海南省是最受俄罗斯人青睐的中国旅游目的地。分析认为,即将到来的冬季将成为俄罗斯游客赴华旅游的高峰。

中国的“手机支付”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外国游客。蚂蚁集团的数据显示,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前5天,全球入境游客支付宝消费金额相比去年同期增长近40%,其中外国人使用“支付宝碰一下”的消费金额同比增长500%。

世行强调中国作用

世界银行10月7日发布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半年一度的经济展望报告,将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从4月的4%上调至4.8%。美国CNBC网站称,新的预测更接近中国2025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的官方目标。今年7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将中国2025年经济增长率预测上调至4.8%。报道称,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中国出口今年持续增长,对东南亚和欧洲的出口增长抵消了对美国出口的大幅下降。

世界银行的报告称,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经济表现继续优于世界其他大部分地区,预计2025年经济增速为4.8%。该机构6月将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下调至2.3%,并警告贸易摩擦持续存在且投资流动疲软。世行的最新报告还强调了中国在推动地区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的作用,指出中国将成为地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中国经济1%的变动,可影响地区经济0.3%的变动。

外媒分析称,世界银行的预测是投资者和经济专业人士的重要参考指标,该报告反映出人们对中国克服经济挑战并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可持续增长的能力日益增强的信心。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对《环球时报》表示,世界银行上调中国经济预期,是对中国经济韧性与抗风险能力的积极认可。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强、外部需求波动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政策组合拳精准发力,有效对冲了下行压力。这一调整反映了国际机构对中国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升级成效的肯定,也体现了对中国内需潜力释放和创新能力提升的信心。

今年以来,尽管外部环境出现诸多挑战,但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2025年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5.3%,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贡献者。路透社近日报道称,中国“新经济”,如技术驱动的“智能经济”等,在增长前景中“闪耀”。

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副秘书长胡麒牧8日对《环球时报》表示,随着消费场景的多样化,假期的服务消费显著增长,新消费场景的形成有效提升了服务业的附加值。节日期间强劲的消费场景反映出,在国民经济整体改善的背景下,消费者的预期正在趋于稳定。近期一系列经济指标都折射出国民经济在第三和第四季度进一步巩固的趋势。

社区好帖更多帖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