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APP下载
合作
商城
签到
撞后8个月未修,美国“杜鲁门”号航母“遮伤”迎庆典被嘲讽
2025-10-13 07:11
环球报
973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谢昭】美国“杜鲁门”号核动力航母今年年初在苏伊士运河附近遭遇撞船事故,让五角大楼大失颜面。更讽刺的是,美国海军水兵近日向美国“商业内幕”网站爆料称,在不久前的美国海军成立250周年庆典上,当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杜鲁门”号航母前发表演说时,他身旁的巨幅海报其实是用于遮挡航母被撞的损坏部位。此举引起美国网民的嘲讽和抨击:在长达8个月的时间里,美国海军竟然都没能修复这艘航母的“小伤”。

美国“动力”网站“战区”频道10日称,迫于外界压力,美国海军对此给出回应称,“杜鲁门”号因碰撞而遭受的损坏部位将于该舰即将在纽波特纽斯造船厂进行的“中期换料大修”期间完成相关修复。

今年2月,“杜鲁门”号在执行所谓红海护航行动期间,于埃及塞得港与一艘商船发生碰撞事故,造成航母右舷升降机附近的船舷出现明显撞击凹痕,周边管道也严重变形。美国海军没有透露“杜鲁门”号的具体受损情况,只表示碰撞造成水线以上损伤、未影响核反应堆安全,“不影响作战能力”。事故发生后,该航母前往希腊港口展开紧急修补。根据美国海军的声明,当时为每个受损舱室都安装了新的舱壁,“以确保舰体内部防风雨的完整性”。

此后“杜鲁门”号重新开始执行作战部署任务,6月返回美国本土的诺福克海军基地。

但10月5日在诺福克海军基地举行的庆祝美国海军成立250周年庆典上,一名在场的美国海军水手向“商业内幕”网站分享的照片揭露了真相:特朗普旁边就是悬挂着巨幅海报的“杜鲁门”号航母,海报“正好”覆盖了该航母在碰撞中受伤的部位。但从侧面看过去可以发现,该部位在过去8个月的时间里并没有得到维修,只是涂上了“匹配船体颜色的油漆”。

报道称,这张照片随即在社交媒体上疯传,被认为是美国海军试图在特朗普面前掩盖“航母受损”的尴尬处境。美媒提到,特朗普长期以来一直高度关注美国海军舰艇的外观,此前他多次批评美国海军主力舰艇的生锈情况,还从“美学角度”评价说,“一艘丑爆了的船就没必要说是隐形的了”。报道称,2019年特朗普访问驻日美国海军横须贺基地期间,白宫要求美国海军把部署在该基地的一艘驱逐舰设法遮挡起来,因为这艘军舰是以特朗普的对头、已故国会参议员约翰·麦凯恩的名字命名的。

对于美国海军在8个月的时间里都没有能够修复“杜鲁门”号航母的碰撞部位,美国网民嘲讽不断:“实在太尴尬了”“这就和我们国家现在的处境一样”“二战期间的美国海军只用72小时就修复了被击伤的‘约克城’号航母,如今我们用了8个月,却只是给‘杜鲁门’号涂了层漆?”

在外界的质疑和批评声中,美国海军发言人回应称,“杜鲁门”号的外部损坏将在“中期换料大修”期间得到修复。“动力”网站“战区”频道解释称,这是美国核动力航母服役期间的正常升级维护流程,“杜鲁门”号于1998年服役,它将在这次持续数年的升级中,为核反应堆更换燃料棒,并对舰载设备进行重大维修、升级和现代化,确保它们继续运行20年。报道称,按照美国海军之前公布的计划,正常情况下“杜鲁门”号的返厂维护工作会在未来1年内开始,但具体时间有待进一步求证。

然而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中国专家表示,“杜鲁门”号的“小伤不修”,背后还有美国海军说不出的苦衷。尽管美国海军发言人强调,“杜鲁门”号的作战能力并未遭受撞船事故影响,美国海军致力于在全球各地实现对主战舰艇的快速维修,“这证明了我们的杀伤力和与盟友的协同优势”。然而根据美国国内相关法律规定,美国海军的战斗舰艇​(如航母、驱逐舰、核潜艇)的主要维修工作必须在美国本土船厂进行。这一方面是出于​技术与安全的顾虑,因为战斗舰艇集成了大量敏感技术,美国担心在海外,即便是盟国船厂进行大修,也存在核心技术泄露的风险;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肥水不流外人田”,将利润丰厚的军用舰艇维护保养业务留在美国本土。

美国海军学会网站此前透露,“杜鲁门”号在2月的碰撞事故中内部管道受损情况如何,不能仅仅观察外观,可能需要进入干船坞进行全面检修。但现实情况是随着美国造船业的日益衰落,如今整个美国只剩下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和普吉特湾海军造船厂的几个干船坞具备维护10万吨级超级航母的能力,如今它们都已经被占用。因此“杜鲁门”号返回美国本土以来,一直没有机会能够进坞维修。

此外,由于此前拖延积累的大量维修作业、高频海外部署带来的过度使用以及服役时间偏长等因素,如今美国海军现役11艘超级航母的实际情况并不好,通常只有3-4艘航母具备部署能力。“杜鲁门”号在正常部署期间的意外受损,加剧了美国海军航母使用上的“捉襟见肘”。很多美国网民也无奈承认,美国海军坚持“杜鲁门”号航母“小伤不修”,实在是迫不得已。

社区好帖更多帖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