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蔡保羅博士(財務管理博士)
今天,每個菲律濱華人家庭都必須問一個問題:當挑戰來臨時,我們是分裂地面對,還是團結地面對?
我們的祖先很早就回答了這個問題。當第一批華人移民帶著僅有的決心和信念來到菲律濱時,他們建立了以團結和互助為基礎的社區。他們的生存——以及最終的成功——並非來自特權,而是來自集體的力量。
最早的菲律濱華人家族協會——如林氏、陳氏、王氏、施氏和蔡氏宗親會——不僅僅是社交圈子。它們是生命線。通過這些協會,家族在困難時期相互幫助,為年輕人提供教育,並支持成員在戰爭和災難後重建生活。這些協會承載著韌性、團結和合作的精神——這些價值觀塑造了菲律濱華人社區的身份。
重新發現家族協會的目的
在現代,許多人將家族協會視為過去的遺物——只是用於宴會和聚會的組織。但這種看法忽視了它們更深層的意義。這些協會是我們集體記憶的活檔案。它們保存著定義我們身份的犧牲和成功的故事。
對於年輕一代來說,這些協會是連接他們與堅韌傳統的橋樑。它們提醒我們,我們的前輩面對歧視、逆境和不確定性,但從未放棄對教育、勤奮工作和團結的信念。他們的生活是關於社區如何在沒有外部支持的情況下繁榮發展的教訓——通過合作、互助和對家庭的信念。
今天這一代人不僅要繼承這些協會,還要重新構想它們在現代社會中的角色。在技術和全球化的時代,我們的挑戰不是生存,而是身份認同——如何在紮根於我們的傳統的同時,為我們稱之為家園的菲律濱做出有意義的貢獻。
年輕一代與菲華團結的未來
年輕一代站在十字路口。許多菲華青年已經無縫融入菲律濱社會,在學術、創業和創新方面表現出色。然而,在這種成功中存在著忘記使這種進步成為可能的根源的風險。
菲華文化中的“bayanihan”精神——在困難時期互相幫助——不能消失。年輕人必須瞭解,團結不是一種過時的價值觀,而是一種永恆的必需品。在危機時刻——無論是經濟衰退、自然災害還是個人困難——我們的力量仍然在於團結。
振興家族協會可以意味著創建青年分會、文化交流、傳統教育項目和指導計劃,將年輕人與長輩的智慧聯繫起來。這些努力將確保我們祖先的韌性和合作精神在每一代人中延續。
尊重我們的長輩及其承諾
許多長輩繼續在家族協會中不知疲倦地服務,維護傳統、組織聚會並保存我們共同血統的記錄。他們默默的奉獻使連接幾代人的紐帶保持活力。
我們必須認可和尊重這些長輩,儘管年事已高且面臨困難,他們仍繼續維護我們祖先的價值觀。他們的努力是愛的行為——不僅僅是為了自己的家庭,而是為了整個社區。對他們來說,保護文化是一種責任,而不是一種愛好。他們承擔了延續的重擔,使年輕一代能夠站在堅實的文化基礎上。
尊重我們的長輩不僅僅是形式上的姿態。這意味著傾聽他們的故事,從他們的經驗中學習,並繼續他們的使命。年輕一代不僅要繼承——而且要參與——保護菲華歷史、身份和團結。
為新時代架設橋樑
菲律濱華人身份是一種雙重歸屬——內心深處是菲律濱人,但也為其華人傳統感到自豪。家族協會必須成為傳統與現代之間的橋樑,教導下一代進步與文化保護可以共存。
通過合作和協作——在家族之間、社區之間以及跨代之間——菲華社區可以繼續在國家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我們必須互相支持,不僅在危機時刻,而且在教育、文化交流和社區福利方面。韌性和團結的傳統必須繼續是我們共同的指南針,引導我們一起面對新的挑戰。
值得保護的傳統
我們的祖先教導我們,團結就是力量,同情是進步的基礎。在他們的時代,他們建立協會是為了生存。在我們的時代,我們必須維護它們以記住我們是誰。
對長輩們,我們表達最深的感激之情,感謝他們堅定不移的奉獻。
對年輕人,我們發出號召:學習你的歷史,珍視你的傳統,繼續你祖先的事業。
菲律濱華人的故事不僅僅是生存的故事——它是堅韌、合作和希望的故事。我們過去的力量必須引導我們未來的承諾。
家庭至上。團結永遠。合作永恆。
(蔡保羅博士持有財務管理博士學位和和平與安全博士學位,以及國家安全管理碩士學位。他在多個國家完成了執行培訓項目,專攻交通運輸、移民、城市規劃和公共政策。FB: Doc Paul 網站:pychu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