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APP下载
合作
商城
签到
加勒比地区至少50人死亡!飓风“梅利莎”为何如此极端?
2025-11-4 16:10
环球报
1072

在连日肆虐加勒比地区后,飓风“梅利莎”10月31日离开该地区。截至11月1日,飓风“梅利莎”在海地和牙买加共导致至少50人死亡,多国遭受损失。

飓风“梅利莎”被多国媒体冠以“风王”称号,它不仅是近年来影响加勒比地区最猛烈的飓风,更成为继2020年超强台风“天鹅”之后,全球登陆的最强热带气旋。

当地时间10月28日12时左右,“梅利莎”以最高等级的五级飓风(相当于我国的超强台风级),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7级以上(82米/秒)的强度登陆牙买加,随后维持16级(51米/秒)强度再度登陆古巴,同时对海地等加勒比地区国家造成严重冲击。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确认,10月28日飓风横扫牙买加时,其强度与1935年登陆的最强风暴持平,破坏力堪称毁灭性。

飓风“梅利莎”的卫星红外监测图像(北京时间10月28日14时)

中央气象台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首席预报员张玲介绍,“梅利莎”的爆发性增强尤为突出,24小时内中心最大风速飙升30米/秒,达到快速增强标准的2倍,登陆时82米/秒的风速远超17级风力基准。其移动路径同样曲折多变,生成初期受副热带高压引导西行,后因冷空气进入导致高压断裂,陷入引导气流微弱的“鞍形气压场”中,移速骤降至每小时5至10公里,在牙买加以南海域滞留长达三天,直至28日突然右折转向约90度,强势登陆。

10月29日20时(北京时)925百帕风场和过去12小时降水量(单位:毫米)

“梅利莎” 的极端特性十分显著:其一,体型紧凑能量集中,26日至28日期间最大风速半径不足20公里,结构小巧能量不易分散;其二,结构对称强度超群,垂直切变小使得风暴结构紧密对称,最大风速达82米/秒,快速增强速率远超常规标准;其三,移速极慢持续蓄能,平均时速5至10公里的缓慢移动,让它在能量充沛的海域停留三天,在登陆前持续增强;其四,路径转折罕见,90度的大幅转向在强飓风中并不常见,增加了预报与防范难度。美国媒体公布的气象侦察机探测画面更展现了其震撼景象:风眼中心平静无云,被环绕的强风带包裹形成“体育场效应”,这也印证了其结构的完美对称性。

为何飓风“梅利莎”强度如此之强?张玲解释,这是多重条件叠加的结果。首先是温暖的海洋环境,其活动区域海温达29至30℃,部分海域超31℃,为风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量;其次是稳定的大气条件,垂直切变小,避免结构被破坏,高层辐散与低层入流旺盛形成高效能量循环;再者是充足的水汽供应,赤道东风与南半球越赤道气流构成两支主要水汽通道,持续补充水分;此外,牙买加东西带状的地形与2256米的最高山峰,对风暴环流起到聚拢作用,进一步助推强度提升。

“梅利莎”引发的风暴潮、特大暴雨和破坏性大风,给加勒比地区多国造成毁灭性打击,当地面临漫长重建之路。

作者:唐淼

专家顾问:中央气象台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首席张玲

社区好帖更多帖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