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APP下载
合作
商城
签到
美媒:“科幻小说”或将照进老年生活
2025-11-18 06:58
环球报
374

美国《华盛顿邮报》11月14日文章,原题:机器人时代,老年生活将截然不同  美国正在面临老年护理危机——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出生率下降,不少担任老年人护工的移民还面临被遣返的风险,令护理人员不堪重负。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至2024年,美国65岁以上人口增加了3.1%,但18岁以下人口数量却日趋下降。在美国近半数的县,老年人口数量甚至超过儿童。同时,超过一半的65岁以上人口没有用以维系养老生活的积蓄,因此,我们必须开始思考:谁来照顾我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美国养老费用不菲

对大多数家庭而言,将照顾老人的工作外包需要一笔不菲的费用,聘请家庭护工每年需要花费7.5万美元以上,而将老人送去养老院的花销则超过10万美元。只有当家人无力支付老人的护理费用时,才能申请医疗补助计划。此外,近1/3的65岁以上美国老年人过着独居生活。笔者相信,或许在未来,机器人能够帮助老年人起床、洗澡,甚至提供情感支持。

理想情况下,请机器人护工应该是一笔一次性开支,不需要持续付费。投入少许维护成本,并通过软件更新进行技术迭代,就能让这些“机械护工”给予老年人温情关怀。与人类护工相比,机器人还能够全天候工作。身为医师的笔者曾经治疗过不少老年病患,有些人因为无人照料而流落街头,浑身脏污又虚弱不堪。如果设计师能够开发出电池续航能力强、可以自我充电的机器人,这些问题也许会迎刃而解。

机器会让老人活成“孤岛”?

但同时,机器人护工的理念也引发了一些社会争议。有人认为,一些老年人原本可以在辅助生活设施或者养老院参加集体社会活动,但以机器人为主导的养老服务项目或许会让他们活成“孤岛”。尽管老年人的社会孤立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但笔者认为,“聘请”机器人护工并不一定会让老年人感到孤独,可靠的机器人伙伴或许可以陪伴老年人外出散步或者参加社交活动。

同时,机器人护工还能克服人类护工的一些弊端。例如,有的人类护工或许会因为疲劳等情绪对照护对象发火,但机器人不太可能出现这种情绪化的状况。最近一项研究发现,部分人工智能生成的回应比普通人类做出的回应更具同理心和同情心,也更认可对方。配备人工智能语音技术的机器人可能理解照护对象的情绪和意图,正确并实时地响应命令。这项技术会把我们引向何方?如果笔者知道奶奶有了机器人的陪伴,自己还会不会在下班后,撑着疲惫不堪的躯壳去探望她?邻居们还会不会去探望她?随着奶奶身体各项机能的衰退,她会不会觉得和机器人相处比和家人相处更自在?

有专家认为,机器人可能会威胁到人与人之间正常的互动,同时也会模糊“人”的本质。它们将扮演护士和护理员的角色,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提供类似家人和朋友的情感支持,这也确实有可能削弱我们的人性。

我们要友善对待彼此

机器人或许看起来像是照顾老年人的权宜之计,并不那么人道主义。但一旦这项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它将在经济性、可靠性和可及性等方面为社会养老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与昂贵且数量不足的人类护理人员相比,机器人的优势将是不可比拟的。

这一切听起来或许像科幻小说,但笔者认为这将是不远的现实。现在市场上售卖的新型机器人拥有极其灵敏的触觉,能够以恰到好处的力度拿起物体。有的人形机器人现在可以完成超过1500项任务,它们的双手能够执行人手100种不同动作中的60种。如果机器人能叠衣服、送餐、扫地、操作电脑、说话、走路和跳舞,那么它们很快就能帮助老年人起床、为他们擦身、哄他们开心。据估计,购买这样一款人形机器人的成本约为2万美元——与住养老院相比,这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不过,笔者仍然觉得这个想法有点超前。长期以来,科幻小说一直在对人形机器发出警告。而且机器人护工目前看起来仍然过于笨重,没有人类护工那么善解人意。但我们正在进步,我想我或许很快就会开始为机器人护工开处方了:设计机器人为我们劳动,并编写程序让它们以同情心对待人类。这是我们作为创造者的决定。同时,我们也需要友善对待彼此。(作者L·S·杜格代尔,白鹭译)

社区好帖更多帖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