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APP下载
合作
商城
签到
大風災後,菲律濱政府該做出抉擇了
2025-11-19 02:40
菲律宾商报
411

丁鐸(中國南海研究院 區域國別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近期,菲律濱多地因颱風遭受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出於人道主義和對菲人民的友好情誼,中國有關地方省份、在菲中資企業、華人華僑第一時間向菲災區人民伸出援手,向菲律濱人民提供現匯和緊急物資援助。面對颱風造成的傷痛與瘡痍,中方的雪中送炭正是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在危難時刻的具象呈現。當然也要看到,中方援助的對象並非菲律濱政府,而是菲律濱受災人民,這一區別背後有著深層次原因。

連續登陸菲律濱的颱風暴露了該國基礎設施的脆弱性,也凸顯出菲律濱國內在工程領域長期存在的腐敗問題。自2022年上台以來,菲律濱馬科斯政府啟動了數千個防洪項目,總投資超過5000億披索(約合84.6億美元)。然而,菲政府審計報告顯示,其中約60%的資金涉嫌腐敗問題或違規使用。項目實施中頻現超支、材料低劣和虛假記錄等問題,許多防洪設施形同虛設,引發菲律濱國內民眾越來越多的質疑之聲。

工程腐敗在菲律濱並非新問題。馬科斯政府承諾推進改革,但想真正落到實處卻並不容易。菲律濱2025年國家預算總額為6.326萬億披索,其中教育、健康與社會福利領域預算分別為9776億、2976億和2301億披索,為最貧困階層提供社會保障和醫療服務的機構資金被大幅削減,總額約為3610億披索。

另一方面,近年來菲律濱國防預算呈現較快增長態勢,2025年為3151億披索,較2024年的2406億披索大幅上升。這種預算調整與馬科斯政府借炒作南海問題大力推動“武裝部隊現代化計劃”密切相關,該計劃主要用於從國外進口雷達、導彈、海警船、巡邏艇等裝備,資金主要流向美國、日本。

菲律濱國內對國防開支的持續增加已經出現了不小的不滿聲音。在社交媒體和街頭抗議中,一些民眾指出國防預算已佔GDP比重超過1.5%,高於東南亞平均水平,卻未能充分覆蓋菲律濱國內治安和反恐需求,恐怖活動仍時有發生,遺留問題難以徹底解決。在國會辯論中,反對派議員批評政府資源分配失衡,甚至軍方內部也有聲音建議重新評估優先事項。

這些現實情況凸顯了菲律濱在資源分配上面臨抉擇。是將國家預算向國外武器採購的持續傾斜?還是更關切民眾在自然災害面前對基礎民生保障的迫切需求?將原本用於武裝部隊現代化計劃的巨額資金,轉而投入到社區防災設施的建設或貧困人口的救助中,無疑能更直接地回應本國民眾關切的議題。

近年來,南海問題在美菲有意炒作下吸引國際輿論關注,域外力量介入為南海局勢增添了更多複雜因素。對於許多普通菲律濱民眾而言,如何從颱風的創傷中恢復,如何獲得穩定的日常水電供應和醫療保障,是他們生活中面臨的緊迫挑戰。將過多的資源和注意力投入到遠離民生的領域,並不能轉移這些現實的國內矛盾。馬科斯政府在南海問題上試圖展現出“強硬”姿態,與其在國內治理中面對工程腐敗和官僚低效時所表現出的遲緩形成了一種耐人尋味的對比。當馬尼拉熱衷於展示從國外購入的軍事裝備時,那些因腐敗的防洪工程而家園被毀的民眾,或許更希望看到馬科斯政府對國內腐敗痼疾展現應有的“強硬”決心。

在馬科斯政府的南海政策和對華政策給中菲雙邊關係帶來明顯破壞的背景下,兩國間悠久的民間交往和兩國人民之間的友好情誼顯得更加可貴。菲律濱人民在中國汶川地震時曾慷慨相助,中國在菲律濱遭遇颱風災害時多次提供的緊急援助,在疫情期間輸送的疫苗和醫療物資,以及針對農業發展捐贈的機械設備,也都是基於菲律濱人民的實際需要,同時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可以說,中菲人民之間的友好情誼是兩國關係的穩定器。這種以民生為導向的合作,與菲律濱國內部分勢力炒作地緣政治議題、推動巨額軍購的做法形成了鮮明對比。

馬科斯政府當前面臨的根本問題,是需要在國家戰略優先事項上做出清晰抉擇。馬尼拉可以選擇繼續將大量公共資源投入軍事安全領域,通過炒作南海問題來撈取西方輿論關注和域外國家軍事援助;也可以選擇將有限的財政預算更多轉向民生保障領域,切實提升防災減災能力和民眾生活水平。這兩種不同的資源分配方式,本質上反映了不同的治理理念,哪種才是更符合國家長遠發展和人民根本福祉的選擇也毋庸置疑。希望這一次馬科斯政府做對選擇,找到解決國內緊迫問題、創造地區和平穩定有利條件的唯一正道。

社区好帖更多帖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