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APP下载
合作
商城
签到
NBI深夜突袭:中国人全带走!合法签证也没用?
2025-11-20 12:03
头条新闻
3523

伯乐头条专讯:昨晚——NBI突袭帕塞名门网咖,合法护照、合法签证的中国人也被一律押走。亲历者描述,他们甚至还没弄明白发生什么,就被强行推上车,问一句“为什么抓我”,换来的只有沉默与冷眼。


然而,最令人头皮发麻的不是抓人本身,而是现场出现的两名“非官方角色”:

一个中国人,一个马来西亚人。


这两人不是翻译,不是执法协助,而是——挑目标的中间人


团伙式操作:NBI站台,两外籍“指人”


现场华人描述,两名中间人与NBI人员同行,全程只做三件事:


① 指认中国人

② 判断谁“可能有钱”

③ 帮忙制造“你有问题”的假象


中国人负责“心理战”——懂中国人怕什么、谁可能掏钱、怎么吓唬。


马来西亚人负责“桥梁角色”——与本地执法保持联系,传递名单、提供目标。


这种模式在菲律宾早已不是第一次出现——

美容院突袭、中国超市突袭、中国药店突袭……

统统都是同一套路:


“带回调查 → 你有问题 → 要么交钱、要么送移民局。”


“羊不怕狼,怕披着羊皮的狼。”

在这里,“狼”不一定是执法,而是那些穿梭其间、借力打力的外籍中间人。


合法证件 ≠ 安全


这次突袭最令人不寒而栗的地方在于:


抓人不看证件,不看签证,不看身份。

只看——你是不是中国人。


华人亲历者说:


“我们所有人都被一网打尽。合法不合法,没有任何区别。”


这就不是执法,是“执法外包的生意链条”。


勒索公式:先抓后谈


亲历者总结为一句话:


“不是查你,是想捞你。”


他们会用以下手段逼迫中国人付钱:

“身份有问题”

“涉嫌非法工作”

“带回做进一步调查”

“不缴钱就送移民局”


目的只有一个:


钱。


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而是菲律宾灰色执法圈的公开潜规则。


为什么盯中国人?


又是一些老生常谈的话题。


你出现在“他们认为容易下手”的地点(比如网咖、宿舍区、外籍人员多的地方)

其次,在他们眼里,中国人是最“好下手”的群体:

害怕麻烦

害怕被关

语言不通

不懂法律

没本地资源

想花钱“快点脱身”


在某些眼中,中国人不是“外国人”,而是移动的钱包


“杀鸡要找会下蛋的。”

而在这套敲诈循环中,最能“下蛋”的,就是毫无防备的华人群体。


背后是一整套长期存在的“隐性排华生态”


中国人成为优先目标,并非偶然,而是多层因素叠加的结果。


  中菲关系风吹草动,华人成了最方便的替罪羊


南海争议、园区问题、电诈舆论……

只要社会情绪需要出口,

“中国人”永远是最容易被推上台面的一群。


在部分执法者眼里,抓中国人甚至不需要解释——

因为没人会替你说话。


② 腐败与中间链条交织:中国人成了最高价值的“猎物”


某些执法部门缺钱,

中间人盯准中国人怕事,

国际灰产又提供名单与渠道。


几方一合流,

就形成现在这种明目张胆的“挂名执法、实则敲诈”的套路。


抓谁不重要——

只要是中国人,那就值得抓。


③ 华人在政治层面毫无声音,连喊冤都没有回响


本地人被误抓,会抗议、会喊媒体、会有人打抱不平;

外籍华人被带走?

大多数时候只会被一句:

“交钱和解,不然送移民局。”


这是最可怕的一点:

你即使无辜,也没人听得到你的声音。


这不是个案,是模式


这种“执法+中间人”的三角结构,在菲律宾已经形成固定模式:


执法权威 × 外籍中间人 × 恐吓式抓捕


目标是谁?

所有中国人。


不是嫌疑人,而是“价值目标”。


圣诞将至,所有在菲同胞:请,多一分谨慎。


此类行动未来还可能继续扩大——

尤其在反华情绪升温、经济低迷、执法部门绩效压力加剧的情况下。


在菲律宾,你可以不是罪犯,但你永远可能成为目标。


在外漂泊不容易,

保护好自己,

才能让家人不用牵挂。

社区好帖更多帖子
返回顶部